通訊員 張畢順
今年以來,嵐皋縣以黨史學習教育和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為契機,嚴格落實“四個不摘”工作要求,穩步推進防返貧預警監測和常態化幫扶、易地搬遷后續扶持、鄉村建設行動等重點工作,加快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該縣成立了由縣委書記、縣政府縣長任組長,縣委副書記任常務副組長,縣委相關領導任副組長的縣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縣委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領導小組)。在縣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下設立有效銜接指揮部,以“兩不愁三保障”和“五大振興”為重點,內設辦公室和18個專項工作組。結合嵐皋縣情實際,制定出臺了《關于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實施方案》《關于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督查辦法》,先后配發《關于發展農村產業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關于推行鄉村組織振興五星六級管理工作機制的實施意見》等系列文件。縣委成立嵐皋縣鄉村振興駐村第一書記及工作隊選派管理領導小組,制發《嵐皋縣鄉村振興駐村第一書記及工作隊選派管理辦法》,統籌中國建設銀行和省市縣幫扶力量,選派403名同志到全縣136個行政村(社區)駐村工作,其中第一書記136名,已全部到崗開展幫扶工作。
緊盯“兩不愁三保障”核心指標,全面落實惠民政策,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飲水安全有保障。聚焦魔芋、茶葉、獼猴桃、畜禽養殖四大主導產業,成功創建縣級園區15個、縣級航母現代農業園區4個,培育市級航母園區3個、市級園區3個。全縣轉移農村勞動力59933人,完成職業技能培訓1046人,新社區工廠復產47家,開發公益性崗位2266個,安置已脫貧勞動力2179人。脫貧戶義務教育階段適齡兒童全部入學、無輟學現象發生,認定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資金按要求兌付到位。已脫貧人口全員參保,“先診療后付費”“零押金住院”“一站服務、即時辦結”等健康扶貧政策嚴格執行。分類實施農村住房安全動態幫扶,落實飲水安全地方政府、主管部門和供水單位的管理責任,住房和飲水安全有保障。上半年全縣新增農村低保363戶699人,新增特困供養人員66人,發放各項社會救助資金4196萬元。
結合嵐皋縣搬遷群眾占脫貧群眾近一半的實際,創新制定《易地扶貧搬遷社區管理服務規范》,嚴實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發展工作模式,推行“睦鄰卡”管理服務制度,15個100戶以上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睦鄰之家”全覆蓋。加強資金安排和項目庫建設。截止目前,嵐皋縣共統籌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22786.80萬元,共安排項目106個,均已下達到鎮和項目實施單位。按照規劃先行、示范引領的原則,啟動“一鎮十二村”鄉村振興示范鎮村建設工作。目前,產業基本形成以“魔芋、茶葉、獼猴桃為主導、以畜牧、漁業、中藥材等項目為補充”的“3+X”發展格局。充分發揮陜師大(嵐皋)專家工作團(站)作用,完善人才培養、引進、激勵措施,培訓500余名“鄉創客”“土專家”“農秀才”。深化“崇德嵐皋”“誠信嵐皋”建設,大力開展“誠孝儉勤和”新民風建設,常態化推進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持續打造1+6”樣態(巴文化+生態旅游、民風民俗、特色小鎮、美食、文藝創作、影視產品)。建成11鎮91個農村環境整治示范工程,完成28個村“三改一建”整治試點,8個省級“廁所革命”整村推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覆蓋率達到8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