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郭麗 曹婷婷
“請大家把本次參加消費幫扶的購物金額發到群里,駐村工作隊集中統計。”
“裴惠民消費174元。”
“徐生斌消費863元。”
“張華消費315元。”
“黃富強消費218元。”
……
短短幾分鐘,嵐皋縣紀委監委機關工作群就彈出了幾十條消息,消費金額從幾十元到上千元不等,這是該縣紀委監委機關近日在幫扶的石門鎮芙蓉村開展消費幫扶活動的一幕。
在石門鎮芙蓉村廣場,縣紀委監委干部程光勇正在購買豬肉,“農村養的本地黑豬品質好,吃著也放心,我買幾十斤回去,既幫助了養殖戶,也方便了自己。”
“謝謝你們,家里只宰了一頭豬,要是運到鎮上去賣,自己沒有人手還得花錢請人,在村上一天又賣不完,你們來了,真是幫我解決了大問題,肉在家門口就賣了好價錢。”石門鎮芙蓉村村民邱焦贊一邊砍肉一邊笑呵呵地說。
“大姨,我們包的村有人在賣本地豬肉和雞,要不要幫你買一點帶回去?”縣紀委監委干部劉美均正忙著給親戚們打電話。
“干部不光自己買,還化身‘推銷員’,利用微信、抖音、電話推薦銷售幫扶村的農副產品,通過線上線下雙向推銷、以買代幫等形式,今年已銷售農產品19.5萬元。”縣紀委常委徐生斌說。
“多虧國家政策好,才有了今天的好日子!”今年62歲的石門鎮新生村村民余自軍說起眼下的生活,笑得合不攏嘴。原來,早在2016年,縣紀委監委機關就幫新生村規劃黃花產業,發動村民種起了黃花,2018年出資10萬元幫種植戶購買種苗,協調10萬元項目資金建起了黃花加工生產線,多次邀請農業技術專家到村入戶講授黃花種植技術。現如今,黃花、魔芋、蜂蜜、生豬、山羊等一批特色產業已經成為新生村和芙蓉村村民穩定創收的重要支柱。
今年,縣紀委監委精心選派機關1名后備干部和1名有豐富農村工作經驗的干部到幫扶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員,對邊緣易致貧戶、脫貧不穩定戶等“五類戶”落實干部結對幫扶,建立幫扶月走訪工作機制,了解生產生活狀況,每月向干部發送提醒函,細化工作任務,督促落實幫扶責任,及時解決聯戶幫扶中的“急難愁盼”,讓群眾吃上“定心丸”。
“屋里不要用無煙煤,燒柴火的時候窗戶要開點縫透氣,要是遇到微信頭像是熟人讓轉賬匯款的,一定要當面或者電話確認身份,千萬不要上當受騙……”初冬的深山寒氣逼人,今年九月份入職的縣紀委監委干部牟慶紅也有了自己的包掛戶。“感觸最深的就是,包掛戶門口的狗現在看到我去了,不會再一個勁兒叫喚了。”牟慶紅打趣地笑著說。從與貧困對象交朋友到成為幫扶戶的貼心人,這是無數幫扶干部傾情幫扶的真實寫照。
“脫貧后,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目標,廣泛宣傳脫貧攻堅偉大成就和黨中央關于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大決策部署,引導群眾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問起駐村幫扶工作,縣紀委監委派駐石門鎮新生村駐村第一書記曹松賢信心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