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黃慧慧
“農場雖小,故事可不少。女主角是我,旁邊的男主角是我的丈夫胡海,他不善言辭任勞任怨……而真正的主角其實是我身后圈舍里的牛。”5月11日中午,面對“喜迎婦女十三大·巾幗奮進新征程”中央主流媒體主題采訪團的“長槍短炮”,嵐皋縣景田養殖有限公司負責人陳景田以幽默的言談開場,自信從容的神情感染了現場的每一個人。
陳景田是嵐皋縣藺河鎮有名的養牛達人。養牛近10年,她能通過摸牛耳、聽牛拉糞聲判斷牛的身體狀況。“一手握住牛的耳朵,能感受到3個溫度。耳根部分溫度最高、耳中溫度略低、耳尖溫度涼。如果3個點位溫度是一樣的,這頭牛可能就發燒了。”陳景田現場向記者演示,摸了摸牛耳后,篤定道:“我現在摸的這頭牛健康得很。”
農場現有牛100多頭,主要品種是原產于瑞士阿爾卑斯山區的西門塔爾牛和原產于法國的夏洛萊牛。“壯壯、型男、皇后、高富帥......”走進牛舍,陳景田親切地叫著牛的名字,而牛似乎也能聽懂她的呼喚,紛紛對她進行回應。“皇后”身旁依偎著兩頭小牛,分別叫“小龍”和“小龍女”。陳景田高興地向記者分享說,“‘皇后’是我們家的大功臣,今年二月二那天,它為農場喜添了一對龍鳳胎牛。自然受孕的情況下,牛生龍鳳胎的機率是萬分之一。”
陳景田吃苦耐勞,熱情爽朗。19歲時,她離開家鄉外出打工,學過理發,洗過碗,端過盤子,之后又回到嵐皋縣城賣床上用品。網購興起后,產品不好賣了。2014年初,陳景田和丈夫一合計,干脆拿著做生意攢下的幾十萬開始修圈舍、修路、架電、修廠房,買下村民的12頭牛,正式開啟了她的“牛姐征程”。
養牛初期,由于經驗不足,圈舍不夠,資金短缺,一年忙到頭也沒掙到幾個錢,直到2016年發展迎來了轉機。當年,嵐皋縣藺河鎮兩名工作人員和縣婦聯主席為陳景田做了擔保,獲得政府創業貸款60萬元,注冊成立“嵐皋縣景田養殖有限公司”。自此,她們走上了規范化、標準化、規模化養殖之路,依靠政策支持、個人努力,陳景田的養殖事業越做越大、越做越好,養牛總數從最初的十幾頭增至如今的上百頭,銷售旺季一天能賣出5頭牛,去年共賣出100余頭牛,毛利300多萬元。
近些年,陳景田又緊緊抓住了電商機遇,在牛舍開啟了視頻直播。視頻里,她給牛唱歌、跳舞、翻筋斗,還時不時地講解養牛的訣竅,半年便積攢了一萬多粉絲,吸引了很多周邊養殖戶前來參觀學習,在拓展自家市場銷量的同時,也為延伸家鄉的養牛產業鏈提供了新的路徑。
藺河鎮村民郭邦奎夫妻身患殘疾,生活很是困難,陳景田得知后,積極為其提供牛場的工作機會。見郭邦奎家的小牛生長緩慢,她便用自己家優質牛免費為其配種提質,帶動夫妻倆年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受益的遠不止這一個家庭,這些年她通過土地流轉、吸納務工、收購牧草、免費配種、養殖指導等方式,帶動一大批農戶與她一道致富增收,目前村子共有養牛戶35戶,實現年人均增收1200元。
近年來,作為女性創業者的陳景田,在嵐皋縣婦聯的幫扶帶動下,充分發揮女性的示范引領作用,在更廣范圍帶動女性致富增收。長期在農村創業,她目睹了村里很多留守婦女因家庭原因無法外出就業,沒有收入來源,她不僅主動邀請她們就近到牛場打工,還積極鼓勵帶動周邊的農婦和她一起養牛。如今,藺河鎮一大批留守婦女自立自強,紛紛依靠勤勞的雙手創造屬于自己的幸福生活,在鄉村振興路上綻放獨具魅力的“她力量”。
“我可以沒有很牛的生活,但是我的生活里不能沒有牛”。談起今后的發展,陳景田充滿了期待,“我希望和丈夫一起,努力把養牛產業做大做強,做出品牌,為全國甚至全世界的餐飲市場提供更加安全、綠色高品質的牛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