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郭颯
構建“五辦四保障”服務機制,升級“店小二”為“保育員”;健全工作體制,創新工作舉措,從設施配套、事項代辦、招工、 融資等方面持續優化提升園區營商環境;以落實落細稅費優惠政策,提升稅收營商環境為切入點,創新推出“1520”服務模式……
一項項實打實的舉措,一樁樁落地見效的成果,折射出嵐皋縣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促進市場主體倍增等工作取得的顯著成效。
營商環境,是市場主體發展之基、活力之源。近年來,嵐皋縣將優化營商環境作為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對標一流,狠抓落實,在政務服務、政策兌現、基礎設施配套等方面精準發力,不僅讓企業和百姓有了沉甸甸的獲得感,更讓嵐皋這座小縣城成為投資創業熱土。
創新舉措 企業辦事有速度
邀請相關專家現場查驗、評審……連日來,在嵐皋縣豐農生態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縣行政審批服務局的工作人員、“項目管家”鄧賢菊幾乎每天都在來回奔波。
8月12日,盡管是休息日,但是工作人員加班加點,讓企業負責人王琦第一時間拿到了食品生產許可證。“多虧有了‘項目管家’的幫忙,我們一個周時間就拿到了食品生產許可證,這下就可以放心生產、銷售了!”王琦說。
事無大小,期于利民。如何讓企業辦事更高效?嵐皋的答案是走進企業,問難問需問策于企。近年來,嵐皋縣聚焦企業面臨的發展問題、要素制約,建立長效工作機制,圍繞建設“機制最優、效率最高、時限最短、服務最好”營商環境,聚焦產業項目、“歸雁經濟”和招商引資落地推動“一鏈通辦”,構建“五辦四保障”服務機制,升級“店小二”為“保育員”,做到服務靠前、政策靠前、責任靠前,不斷提升行政審批服務工作,為縣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今年2月, 該縣按照“三個年”活動要求,創新推出“項目管家”幫辦、代辦機制,對全縣20個涵蓋農業、工業、旅游業、房地產等領域的重點建設項目,分別列出需辦理的行政許可事項以及相應的主管部門和工作人員。
“每個項目都有一個手續幫辦、代辦組。縣行政審批服務局干部打頭,任‘項目管家’,相應主管部門如縣自然資源局、縣住建局、縣農業農村局等工作人員隨后,任‘項目管員’,每月通報幫辦代辦進度。”嵐皋縣行政審批服務局局長劉鋒平說。
據統計,嵐皋縣行政審批服務局8名骨干工作人員被分配到全縣20個重點建設項目擔任“項目管家”。
“我從江蘇來到嵐皋開辦企業,本身對這里就不熟悉,有了‘項目管家’,讓我在辦手續方面少操了很多心,可以把精力集中在企業發展上。”王琦說。
與此同時,嵐皋縣還推出項目建設“一鏈通辦”、生產準營“多證聯辦”、工程建設“集成快辦”等。對企業開辦實行“一件事”全鏈條打包辦理,0.5個工作日內完成企業開辦涉及的營業執照、企業印章、稅務發票及稅控設備、銀行開戶、社保等全部事項辦理;針對企業開辦與涉企經營前置、后置許可事項,實行提前介入、同步辦結的“證照聯辦”模式;持續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審批事項的集約審批服務,全流程“一窗受理、合并審查、集約審批、一站辦結”;工程竣工驗收階段,全程推行“承諾制+容缺受理+聯合驗收”模式,壓縮各環節審批時限,實施各專業同時驗收、同時反饋,減少企業接待量,避免問題整改時的各項沖突。
據統計,截至今年7月,全縣市場主體總數15282戶,新增各類市場主體1024戶,凈增市場主體488戶。
如今在嵐皋,無論是大項目,還是小企業,都能感受到這片土地的熱情和開放。優越的營商環境,為推動嵐皋高質量發展全面提質提速帶來更大的機遇。
助企紓困 服務發展有溫度
初秋時節,陜西嵐和美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內一派繁忙,正在為投產做著準備。
據公司副經理馮垚介紹,公司成立于2022年11月,于今年入駐嵐皋縣水圍城工業園。“入園以來,工業園區管委會等政府部門從工商注冊到落地投產,為我們提供了優越的生產環境和全方位的支持服務,為解決工人住宿、吃飯問題,工業園區還專門為我們企業在龍爪子改造建設了公寓樓和餐廳。”馮垚說,“園區的管理團隊也非常專業和高效,及時解決了我們在辦公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目前公司正在安裝調試設備,預計 9月底正式投產。在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我們企業有信心也有決心做大做強,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微薄力量,實現雙贏發展。”
今年以來,嵐皋縣六口工業園區認真落實《陜西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以服務企業發展為宗旨,建立健全工作體制,創新工作舉措,從設施配套、事項代辦、招工、 融資等方面持續優化提升園區營商環境。六口工業園區管委會副主任董鵬介紹,今年園區投資478 萬元,為企業配套建設36套人才公寓及員工宿舍、餐廳、職工之家,為入駐企業改造廠房水電設施、配套建設地磅及龍門吊,建設完成企業產品宣傳展示中心。同時,幫辦代辦企業從立項到開工所涉及的注冊登記、核準備案、環保、安全等行政審批事項,以及供水、供電、通訊等要素保障事項 68件次,真正做好企業的“保育員”。為破解企業招工難、穩崗難問題,管委會安排2人專門負責,持續為企業輸送勞動就業人員。組織園區企業參加專場招聘會 12場,為企業引進大中專人才8個,專業技術人才11 個,累計登記有需求到園區務工人員 368人,為企業輸送穩崗就業 152人。持續對接農商行、長安銀行、工商銀行等商業銀行,引導優質金融資源更便捷更有效地投向園區企業,共計開展政、銀、企對接6次,為波瀾睿誠、錦鵬杭汽配等企業融資貸款 800 余萬元。
此外,工業園區著力打造以嵐河為軸線,六口、水圍城、苦桃灣、藺河為重要組成部分的“一區多園”空間布局,建成工業標準化廠房22.9萬平方米,有序引導企業、產業項目等要素資源分類向園區聚集,形成了以富硒食品、包裝飲用水、電子制造、鞋襪加工、閥門汽配為主導的“一區四園五特色”發展布局。截至目前,園區共進駐工業企業51家(飛地1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2家,從業人員達到3560人。
園區機構健全、服務配套、政策優惠,已經成為嵐皋縣聚集生產要素、加快產業集群、擴大招商引資的平臺,在吸納企業、帶動產業、促進就業、富民強縣等方面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多方合力 高效便民有力度
走進嵐皋縣辦稅服務廳,窗口工作人員熱情高效地為企業和群眾辦理各項業務。作為辦事“第一線”,嵐皋縣稅務局不斷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動服務從“能辦”走向“辦好”。辦稅大廳不僅為行動不便老人提供“綠色通道”服務,還大大減少辦事流程,縮短辦事時間,以代開發票業務為例,從資料復印到發票開具僅用3分鐘就可辦理完畢。
據介紹,嵐皋縣稅務局把“1520稅易辦”作為推進縣級稅務局稅費服務管理現代化改革的一個重要舉措和抓手,持續優化稅收營商環境,不斷提升納稅人滿意度。該局以縣城辦稅服務廳為主陣地,根據納稅人戶數及分布情況分別設立東西兩個“辦稅驛站”,同時還在主城區及集鎮增設自助辦稅終端,形成“1個主廳+N個便民辦稅點”的“1+N”便民辦稅服務布局,致力實現納稅服務“0”距離。通過稅費政策精準推送、多渠道問計問需、線上線下集成辦理、訴求響應提質增效、稅收共治助力發展五個維度,推動涉稅事項辦理“0”障礙。以縣局納稅服務熱線為平臺,采取“線上+線下”2種服務模式,組建“專業化訴求解答團隊”,針對辦稅熱線及征納互動平臺反饋的熱點難點和納稅人咨詢高頻的急、難問題,及時歸集梳理,做好解答,對符合規定的當場給予答復,限時辦結;對不符合規定的采取“承諾制”容缺辦理,使群眾感受“0”投訴。
少跑腿、少添堵,一直是企業主體和群眾到政府部門辦事時的最大期望。為全力打造企業發展的“沃土”,嵐皋縣對標一流,多方發力,高標準推行營商環境各項政策,高效率落實營商環境“多項套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嚴格落實市場準入負面清單,非禁即入,112項個事項實現“套餐服務”,企業開辦“照、章、稅、銀、保、金”1個工作日辦結,12個鎮村便民站點建設穩步推進,98項政務服務事項下沉鎮級辦理、30項下沉各村(社區)便民服務站實行幫辦代辦,“網上國網”APP、“刷臉辦電”方便省心;持續開展“稅企直連”,依托三級直連微信群實現政策直達快享,深入推進“稅務管家”制度,積極推廣“智能咨詢”+“人工服務”,實現納稅繳費隨時隨地辦,年在線解答納稅問題200余條,推送減稅降費信息15024次;深入推進部門內部和跨部門聯合“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健全跨部門隨機抽查事項清單,繼續推進各鎮、工業園區、機關單位和企業調解組織規范化建設,積極開展社保政策宣傳,加強知識產權保護。
一次高效便捷的流程、一次優質到位的服務、一次及時有力的幫助,對辦事的市場主體和群眾來說,真切感受勝得過千言萬語。如今,營商環境愈發成為嵐皋的金字招牌;未來,嵐皋縣將以更高標準、更大力度、更實舉措,打造營商環境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