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胡興建 陳夢巧
離鄉20載,他心懷夢想,敢闖敢拼,靠雙手博出一片天地;他致富不忘鄉鄰,返鄉創業帶領群眾實現就業增收。他就是安康市好運鞋業有限公司負責人凌海。
走進位于嵐皋縣藺河工業園區的安康市好運鞋業有限公司,干凈明亮的廠房、規整如一的生產線映入眼簾。車間內機器轟鳴,只見工人們分工協作,一雙雙各式各樣的鞋子在他們的手中完工,凌海在一旁檢查生產出來的成品鞋,并囑咐他們要把好質量關。
現年42歲的凌海是嵐皋縣石門鎮樂景村人,家中排行老二。由于兄弟姊妹多,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他早早到廣東務工補貼家用,這一干就是20年。
“1998年我就去了廣東,進了臺資廠,在鞋廠一干就是6年,到了2004年自己出去創業,后來通過家里、親戚朋友的幫助,事業逐漸有了起色。”凌;貞浀。
2017年,回鄉探親的凌海發現許多移民搬遷安置小區的群眾進城后無事可干,便想著要是能在家鄉辦幾間工廠,鄉親們都進廠有事情干,還能拿工資就好了。
“想法也很簡單,就是想讓大家都有一份事情做,讓他們每個月拿到工資,最起碼買點菜、買點米面油不成問題,希望大家都能把生活過得好一點,更穩定一點。”凌海說。
2018年,凌海積極響應嵐皋縣招商引資政策號召,毅然將積攢的資源、資金帶回家鄉創辦了嵐皋縣騰達鞋業有限公司,主營半成品鞋面代工。
回鄉創業初期,凌海遇到了不少困難。由于沒有合適的地方,凌海選中了清真寺旁邊的糧站作為臨時廠房,因為場地狹小,生產力跟不上,完不成客商的供貨要求,且受當時交通因素限制,物流也不方便。即使如此,凌海也從沒想過放棄。
“廠里面還有幾十號員工,不能說不做就不做了,員工還指望這個吃飯,畢竟這個工廠是自己辦起來的,員工對自己幫助也很大,要對員工負責。同時客戶相信我,我也不能辜負這份信任。”凌海說道。
2020年,在政府協調下,凌海將鞋廠搬到了藺河工業園區,改名為安康市好運鞋業有限公司,廠房面積擴大至6000平方米,生產規模進一步擴大,當年3月正式投產。
“目前廠里有兩條生產成品流水線,工人在70名左右,一條線一天生產成品鞋2200到2500雙之間。”凌海介紹。
從招聘之初,凌海就堅持招工用人優先考慮困難家庭、就業困難人員。
來自堰門鎮的謝幫武已經在好運鞋業工作3年了。“我今年58歲了,每個月工資能拿到3000塊錢,生活和零用差不多了。”謝幫武高興地說。
如今,好運鞋業已經成功走上正軌,年產值在8000萬元左右,每年能夠吸納群眾就業120余人,發放工資超過600萬元。
“目前我們國外的客戶比較穩定,訂單量每年在增長。我們準備再增加一條成品生產線,在更多的鄉鎮開設半成品加工點,可以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帶動群眾增收致富。”談起未來發展,凌海信心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