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茍元學 廖霖
初冬時節,農家門口,一輛輛滿載包裹的快遞汽車疾馳而來,把貨送到村頭;田間地頭,新鮮的瓜果蔬菜裝車源源不斷運往各地市場。
近年來,嵐皋縣委、縣政府通過搭建園區平臺,集約公共服務,構建起縣域電子商務生態圈,啟動了新常態下的“互聯網+”促轉型升級的“嵐皋模式”。
該縣抓住縣域商業體系建設“牛鼻子”,聯通各行業和136個村(社區)。由縣經貿局牽頭協調10余個部門,統籌推進農村站點、物流、商店、農資下鄉等便民服務工作,組織物流企業、再生資源回收整合資源等商貿服務企業,統籌推進,為鎮村商貿站點賦能;對接鎮村,按照“設立一個點位、繁榮一片區域”的原則,統一在鎮村規劃布點,新建或改造鄉鎮商貿中心、村級商貿服務站,暢通流通網絡,滿足農民消費升級需求。
出臺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獎勵扶持辦法(暫行),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民營經濟發展;注重上下聯動,加大政策激勵,開展企業幫扶,紓困解難,加大惠企政策的宣傳和執行力度,確保落到實處。截至目前,全縣共有商貿經營市場主體5889戶,培育限額以上商貿企業11家,推動穩崗就業2600余人。
組建“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引領“電商”助力鄉村振興。充分挖掘農村土特產資源,培育一批“小而美”的農村電商特色品牌,變“流量”為“銷量”。據統計,全縣已建縣電商創業示范街、縣直播基地、縣數字經濟孵化器、線下展示體驗館各1個,鎮級電商服務站12個,村級電商服務站64個,安置區電商服務點3個。培育電商新農人79人,培育圈圈到家、掌上民意、哈哈致遠本土社區電商平臺3家,培育電商示范企業10家、電商致富帶頭人10戶,百萬級粉絲抖音賬號2個,萬級粉絲抖音快手賬號30余個,推動自主創業就業1300余人。
搭建縣鄉村三級商業體系,實現服務群眾“零距離”。圍繞縣城,依托城關鎮在交通人口相對密集的西坡社區龍安佳苑改造提升縣級商貿綜合服務中心1處,滿足群眾一站式吃住購游服務。同時按照“抓大不放小”原則,根據縣城區域劃分,縣城內連鎖商場超市達到13個,就近滿足居民消費需求;按照政府引導,鼓勵企業通過自建、合作等方式,在全縣12個鎮各新建或改造鄉鎮商貿中心1處,縣城新建或改造農貿市場3個,新建或改造8個鎮級農貿市場、40個新型鄉村便利店,著力搭建縣鄉村三級商業體系。
夜幕降臨,寬大開闊的庫房內燈火通明,嵐皋的魔芋、獼猴桃、茶葉、神仙葉食品、山泉水等嵐皋本土特色富硒產品整裝待發。目前,新建縣級物流快遞配送中心1處、縣級商貿倉儲物流配送中心1處,著力構建“一站多能”“一車多運”“一人多用”運營服務體系,將13家快遞物流企業、3家商貿企業、3家電商企業同客運企業進行業務融合,建立運力共享平臺,先后投入客貨郵運輸車輛80余臺,按線路方向定車、定人、定時、定線,累計開通客貨郵運輸班線6條、貨運班線4條,支線125條,覆蓋全縣12個鎮、90多個村(社區),每年可為縣鎮村物流服務站點節省運營支出150余萬元,縣城網點月同比增收3000元以上,鎮村網點增收1000元以上。
電商下鄉,帶富老鄉。縣域是聯結城鄉的紐帶,加強縣域商業體系建設,促進農村消費,是推進鄉村振興、提高人民生活品質的重要舉措。該縣將大興調研之風,摸清家當底數,制定行動計劃“施工圖”,高質量抓好“百千萬工程”,在科技賦能、人才賦能、資本賦能、數字賦能一系列的新舊動能轉化過程中,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助推縣域經濟發展步入“快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