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龔太華 鄒富林
從普通的農民打拼成為一名“硒茶大師”,將家鄉的荒山變廢為寶打造成一座“金山”,王永喜用十余年時間在嵐皋縣佐龍鎮杜壩村開辟了一片集茶葉種植、加工、銷售為一體的高標準化密植茶園,塑造了一個響當當的高山有機茶品牌——“萬年青”。他以茶葉產業帶動群眾脫貧致富,在深山里種出了一條茶葉致富路。
杜壩村地處嵐皋北大門,境內峰巒疊嶂、溝壑縱橫、林濤連綿,庫區綠水環繞四周碧水如鏡,可村民無主導產業支撐,僅靠種糧零星喂豬養雞,勉強維持基本生活。如今,走到香河橋,便能看到一排排茶樹整齊地種植在山上,放眼望去一片片茶林郁郁蔥蔥,采茶工在茶垅上急速地揮舞雙手,一張張黝黑的臉上都帶著樸實的笑容。誰能想到,十多年前的一片荒山,如今變成了一片綠油油的茶園,為當地的老百姓提供了穩定的經濟收入來源。
2014年,王永喜回到老家過年,多年的在外奔波加上親人的不舍,讓他產生了在家創業的想法。經過慎重思考和調查研究,他決定抓住脫貧攻堅的機會,結合佐龍鎮悠久的茶葉種植資源以及地處“富硒帶”的地理優勢,在杜壩村發展茶葉產業。長達半月的反復醞釀后,王永喜首先聯系到佐龍鎮人民政府以及杜壩村村委會,主動提出要承包杜壩村200畝土地用來發展密植茶園,并且承諾一定會通過發展茶葉產業帶領鄉親共同致富,就這樣嵐皋縣萬年青茶葉開發有限公司成立了。為了做好茶葉,王永喜帶領鄉鄰農民兄弟,披星戴月,吃在山上,住在田坎,睡在地邊,戰晴天斗雨天,鉆研茶園種植、管理技術。他曾在親人朋友的支持下,到紫陽、平利等地拜師學藝,也多次到江浙一帶訪師問友學習先進技術。汗水沒有白流,憑著對茶葉的執著和善經營、會管理、肯吃苦的本領,5個月的時間就將杜壩村的一片雜草叢生的荒山荒坡變成了一片綠油油的高山有機茶園。
此后,在相關部門的大力扶持之下,他將自己老家的房子進行了改造,并且引進了先進的清潔化茶葉加工設備,成功打造了400平方米的茶葉加工廠。
經過10多年的打拼,茶園面積不斷擴大,生產加工技術逐步提高,探索出了一條集種植、加工、銷售于一體的產業化經營模式。2021年王永喜又在毗鄰亂石溝村流轉茶園500余畝,新建廠房900平方米,成立嵐皋縣嵐水韻茶葉有限公司。因產品質量上乘,市場信譽高,贏得了消費者青睞,產品供不應求,2022年實現銷售收入200萬元。
王永喜對茶葉品質的執著追求,不僅讓“萬年青”茶葉得到了社會的認可,同時也推動了杜壩村茶葉產業經濟的發展。2018年,他被評為嵐皋縣“年度優秀產業大戶”,榮獲2021年安康市“硒茶大師”手工茶大賽表彰,在2022年安康市高素質農民培育師資競賽中獲得三等獎,被聘為“安康市高素質農民培育市級名師”。
“一人致富不算富,大家共富才知足。”他希望以杜壩村的茶葉產業為基點,輻射整個鎮的茶葉產業發展,為全鎮茶農創收,帶領周邊的農戶增收致富。近年來,王永喜每年通過土地流轉、務工就業的方式直接帶動農戶約96戶288人,戶均帶動增收超過22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