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郭颯 通訊員 邵歡
12月14日中午,嵐皋縣滔河鎮車坪村黨支部書記覃左銀將今年最后一批黃豆運往佐龍鎮的豆干加工廠,今年套種的700畝黃豆全部銷售完畢。
“這些黃豆是我們的村集體經濟,今年一共收了2萬多公斤,獎補資金11萬,銷售金額達到12萬。”覃左銀說,今年,車坪村通過引進和培育碧根果、淫羊藿特色產業,并套種大豆、油菜,不斷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為鄉村振興持續發力。
今年以來,嵐皋縣將開展高質量項目推進年、營商環境突破年、干部作風能力提升年“三個年”活動作為提振發展動能的有力抓手,不斷創新產業發展路徑,著力提升群眾致富能力和幸福指數,在為民服務中轉變黨員干部工作作風,一幅幅鄉村振興錦繡新畫卷徐徐展開。
和美鄉村煥發新活力
冬日的山里寒意十足,年過古稀的佘詩學精神抖擻地站在車坪村黃豆裝車運輸現場,目不轉睛地盯著秤上的數字。“村上給我安排了這么重要的工作,我必須要完成好啊!”佘詩學曾經擔任過車坪村黨支部書記,對整個村子的發展一直十分關心,常常到村委會提意見建議。今年,車坪村成立了村集體經濟監督小組,首當其沖將佘詩學納入其中。“我們親自參與到村集體財物工作當中,老百姓更加放心,也更加相信村上的領導干部了!”
據覃左銀介紹,今年,為了讓村集體經濟發展更加公開透明,專門設立村集體經濟監督小組,與村委會、村監委會一起進行管理和監督。目前,監督小組由5人組成,為老黨員或者退休村干部。“主要是對我們村集體的資金、園區設備、人員務工等情況進行常態化監管。比如記賬的時候他們要在一邊看著,務工人員發多少工資他們要核實,他們還會直接到田間地頭看工人干活,最后需要在監督表上簽字。”覃左銀說,“村民自己監督并口口相傳比我們直接宣傳效果好得多,目前我們整個村的面貌都有了一個大的改變!”
嵐皋縣召開“以案促改”警示教育暨紀律教育學習宣傳月部署會。
“近兩年通過一系列政策讓我們村的人都看到了發展的希望,大家也都愿意配合村上的工作,很少有人抱怨。”佘詩學說。
嵐皋縣六口工業園區管委會“企業小管家”深入企業了解情況,解決實際問題。
據統計,車坪村今年一次性給村民支付了土地流轉資金61萬元。從去年10月到今年10月發放務工工資85萬余元,涵蓋150余戶村民。
隨著一個又一個產業由落地到發展,讓這片充滿希望的大地迸發出蓬勃的生機與活力。而發展帶來的不僅僅是讓村民的錢袋子鼓起來,更是讓整個鄉村煥發出新氣象。
“現在大家都忙著發展產業,無事生非的就少了。以前村上的信訪問題、鄰居矛盾是相當頻繁的,這兩年產業發展起來了以后,我們信訪問題大幅下降了,村民的整體素質提升了。”覃左銀說。
產業興,則縣域興。嵐皋縣堅持擴量與提質并重,在不斷發揮傳統農業項目優勢的同時,積極挖掘特色產業新項目,按照“高位抓產業,特色興產業,穩糧保產業”的思路,奮力跑出鄉村振興加速度。同時,穩步發展村集體經濟,大力培植新的集體經濟增長點,今年以來,嵐皋縣村集體經濟經營性總收益2787.32萬元,全縣134個村(社區)全部達到年經營性收益10萬元以上,其中年經營性收益50萬元以上的村(社區)13個。
發展帶來的變化不止體現在實實在在看得見的地方,還體現在村民的切身感受當中,“現在村容村貌煥然一新不說了,我們發展產業的精氣神更足了。‘面子’有了,‘里子’也不落后,產業發展和文明鄉風雙提升。”村民的話就是對和美鄉村發展最大的肯定。
營商環境展現新生機
優化營商環境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硬基礎”。如何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打通項目保障鏈條的堵點、難點、痛點?圍繞“營商環境突破年”活動,嵐皋縣緊扣高質量發展創新提升目標,完善體制機制,強化協同聯動,將服務貫穿企業發展全生命周期,持續提升市場主體獲得感和滿意度,讓營商環境成為嵐皋縣高質量發展金字招牌。
佐龍鎮馬宗村依山傍水,自然環境優越,村里古色古香的房屋建筑與周邊別具設計的復古裝飾相得益彰,和美鄉村的景象便是如此。目前,馬宗村鄉村民宿項目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設中。而在民宿項目開工建設前,土地用地問題一直困擾著項目負責人。
“針對這個項目,由我們行政審批服務局牽頭,聯合縣農業農村局、發改局、自然資源局等部門開協調會,專門研究討論相關問題,幫助項目順利進展。”嵐皋縣行政審批服務局建設審批股股長吳大勇說,在項目推進過程中,行政審批服務局通過提前介入,現場踏勘,摸清項目前期基本情況,對項目的集體建設用地手續辦理提供指導服務,通過自愿有償收回農村宅基地方式,順利取得建設用地手續。在項目規劃期,按照小型建設項目審批流程,對規劃方案進行簡易化審查,同時合并辦理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和施工許可證,最大限度壓縮了審批時限。
“從前期規劃到我們現在施工,一切都挺順利的。”馬宗村遇見蓬萊鄉村民宿項目建設負責人孟明堂說,“以前還擔心施工過程中有村民會干涉,沒想到這里的建設環境非常好!”
據佐龍鎮便民服務中心主任吳驍介紹,馬宗村通過召開村民代表大會的形式商議項目建設問題,征求村民的意見,各環節都民主公開。“有一位叫陳長云的村民,一開始還發牢騷說施工影響他家的土地,我們一期項目建好以后,看到項目帶動發展,還主動來找我說想要開個小賣部呢!”吳驍表示,他當時將負責辦相關證照的工作人員帶上門為陳長云服務,目前小賣部正常營業,隨著項目的推進,生意一天比一天好。
安康巴人緣食業有限公司順利落戶嵐皋,并投入生產,產品銷往重慶、海南、江浙等多個市場。
聚焦企業面臨的發展問題、要素制約,嵐皋縣構建出“五辦四保障”服務機制,升級“店小二”為“保育員”,做到服務靠前、政策靠前、責任靠前。今年2月,嵐皋縣按照“三個年”活動要求,創新推出“項目管家”幫辦、代辦機制,對全縣20個涵蓋農業、工業、旅游業、房地產等領域的重點建設項目,分別列出需辦理的行政許可事項以及相應的主管部門和工作人員。與此同時,還推出項目建設“一鏈通辦”、生產準營“多證聯辦”、工程建設“集成快辦”等。對工程建設項目審批事項實行集約審批服務,全流程“一窗受理、合并審查、集約審批、一站辦結”;工程竣工驗收階段,全程推行“承諾制+容缺受理+聯合驗收”模式,壓縮各環節審批時限,實施各專業同時驗收、同時反饋,減少企業接待量,避免問題整改時的各項沖突。
良好的營商環境為企業提供了最燦爛的陽光、最適宜的土壤,隨著一個個項目順利落地、建成,嵐皋縣域經濟發展活力不斷綻放。
作風建設有了新氣象
今年3月,滔河鎮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競爭上崗活動,2名基層工作人員通過筆試、面試、考察等環節,成為相關站所負責人。
“為不斷拓寬選人用人渠道,建立以‘公開選拔、競爭上崗’為主要方式的干部能上能下的管理機制,我們鎮采取競爭性上崗的方式,規范用人制度,全面提高全鎮干部隊伍的素質。”滔河鎮組織兼宣傳委員蔣茂森說,“以競爭促激勵,從而激發干部隊伍工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全鎮干部隊伍全面發展。”
近兩年以來,受修建高鐵、高速公路的影響,滔河鎮黨員干部的工作環境和工作量都有很大變化。如何提升干部的工作能力,滔河鎮通過一系列措施不斷創新選人、用人機制,不僅讓干部作風得到轉變,百姓也更加滿意了。
據蔣茂森介紹,今年,滔河鎮修訂出臺了全鎮干部考核辦法,設置兩個考核組對全鎮干部進行考核。履職考核組作為常設的考核組,由鎮領導班子成員組成,每月對干部工作完成情況進行考核,考核內容包括上報文件是否及時,工作任務是否按時完成等,每月一打分,每月一排名,每季度一公布,并設置相應的獎懲措施。輪值考核組由每周值班的領導和值班人員組成,每周都會輪換,由他們對干部這一周的考勤、請銷假、工作履職等情況進行考核。此外,為提升鄉村服務質量,滔河鎮今年還開展了便民服務工作人員技能測試,鎮便民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和村便民服務站工作人員參加測試,測試內容包括基本政策的講解、基礎知識的問答、電腦操作等,最后通報排名情況,以此激勵基層服務人員提升業務水平和服務意識。
嵐皋縣行政審批服務局開展“一把手”走流程、坐窗口、優服務活動。
“作為基層服務人員首先就是要對政策有了解,尤其惠農政策,因為你要為民服務,給群眾辦事的時候,你政策都不了解怎么服務好群眾。”蔣茂森說。
滔河鎮在促干部作風轉變方面的系列舉措只是嵐皋縣全力推進“三個年”活動的縮影。目前,嵐皋縣通過“錘煉好作風,展現新作為”,打出系列“組合拳”,在全縣上下形成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齊心協力凝聚起抓項目促投資的強大合力,為加快推進嵐皋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有力的“硬保障”。
一個個產業的發展,樹立的是發展信心;一次次熱情的服務,奏響的是發展強音;一項項務實的舉措,積蓄的是發展動力。嵐皋縣正在以“拼”的精神、“闖”的勁頭、“實”的干勁,奮力書寫高質量發展“火熱的故事”。
(圖片由嵐皋縣委宣傳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