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賈憶宏 祝恒尚)近年來,嵐皋縣始終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提升地方綜合競爭力、促進對外開放的重要舉措,堅持以相對集中許可權改革和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為切入點,以攻“難點”、梳“堵點”、治“痛點”為抓手,通過集中審批事項、精簡審批環節、優化服務舉措,全力推動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全面提升審批效能,助力優化營商環境。
聚焦一站式集約審批,通過“一體五轉變”實現工程建設項目審批高效率。按照“人隨事走、編隨人走”和“調硬人、硬調人”的要求,將發改、住建、自然資源、水利、交通等7個部門33項工程建設項目審批事項和審批業務骨干集中劃轉至行政審批服務局,設立工改審批專區專窗,實行全流程“一窗受理、合并審查、集約審批、一站辦結”,通過一體化集中審批,實行一張表單申請、聯合一體踏勘、提前介入指導、告知承諾容缺受理、套餐點餐等配套措施,實現“從物理集中到化學融合、從多頭提交到一表申請、從互為前置到同步審批、從以審代管到主動服務、從審管一體到審管聯動”五大轉變,審批效率大幅提高。
聚焦全周期集成服務,推行“五辦四保障”機制,升級“店小二”為“保育員”。按照需求“想在前”,服務“跑在前”,保育“全周期”要求,從建設項目企業登記開辦、準營許可、項目建設到投產經營,推行審批服務“幫辦代辦”、企業開辦“一鏈通辦”、生產準營“多證聯辦”、工程建設“集成快辦”、竣工投產“同步協辦”的“五辦”服務模式,做到服務靠前、政策靠前、責任靠前。建立“項目管家”服務機制,提供全過程咨詢、指導、協調、代辦等服務,精準服務指導建設單位有序開展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為項目落地成長全生命周期提供全鏈條、全方位高效優質服務。根據項目類型,量身定制并聯審批流程,合并工程建設許可和施工許可,實行審批流程外事項全程并聯辦理,審批流程內階段按需并聯辦理,最大限度為企業減時間、減環節、減材料。
聚焦項目建設堵點,創新“模擬審批+項目管家”,助推項目落地。針對拿地手續時間長、圖審慢等客觀因素,推行“模擬審批+項目管家”服務機制,按照“管家幫辦、預先審查、聯合勘驗、容缺后補、模擬審批、一天出件”的原則,在建設項目暫不具備法定審批條件的情況下,由項目建設單位提出申請,審批部門按審批程序對申報材料進行審查,出具模擬審批意見,待項目具備法定審批條件后,項目建設單位補充、完善相關申請材料,審批部門在1個工作日內將“模擬審批”轉為正式審批。并通過分階段辦理施工許可等優化措施,最大限度減少手續辦理等待時間,做到“不讓項目等手續、只讓手續等項目”,真正實現“拿地即開工”,助力項目建設加速度。
截至目前,共推出30余項工改配套制度,政府和企業投資類項目審批時限分別壓縮至50個和38個工作日以內,時限分別壓縮70%以上,其中小型低風險項目壓縮到26個工作日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