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姜娟) 寧陜縣把生態建設、特色產業、休閑農業與精準扶貧緊密融合,加快構建綠色循環產業體系,堅持用新技術、新工業改造提升現代農業,擴大產業規模,延長產業鏈條,推動生態產業提速發展。
該縣全力抓好林下藥材、干果(板栗、核桃)、苗木花卉、特種養殖、森林旅游5大林業產業示范基地建設,累計建設高標準核桃園11.7萬畝,板栗園21萬畝,林麝、梅花鹿養殖存欄量1500頭,發展林下天麻、豬苓等藥材9.97萬畝,利用撫育廢棄物年發展袋料食用菌1000萬袋。積極培育壯大林業專業合作社、現代林業園區、家庭林場等新型林業經營主體,推進林麝產業示范縣建設。按照“企業+園區+合作社+農戶”等方式,精心培育了6個市級龍頭企業、28個現代農業園區、219 個合作社等各類新型經營主體,依托“三變”改革模式,使貧困戶通過入社生產、入股分紅、土地流轉、訂單生產、聘用打工等方式實現穩定增收。全縣核桃、中藥材、食用菌均有龍頭加工企業引領提升,鎮村建有37個主導產業初加工點,寧陜天麻、豬苓獲得國家地標產品,“十大秦藥”、“天華山”香菇獲得省級名牌。
同時,深入推進林業深化綜合改革,讓貧困戶以林業資產入股分紅、融資收益等方式年人均增加資產性收入,覆蓋貧困戶742戶1626人,年人均增收510元。每年在各項林業重點生態工程項目建設中,向貧困村傾斜,優先聘用貧困勞動力。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工程1.15 萬畝,對符合退耕還林條件的貧困戶實現全覆蓋,涉及貧困戶871戶,人均達到1.5畝、戶均增收1800元。完善公益林補償機制增收,今年全縣兌現國、省兩級生態補償資金2978.42萬元,受益農戶8586戶28613人,其中貧困戶2719戶8560人,貧困農戶戶均補償資金達到1413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