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李兵 何源
受災人口16302人,房屋受損224間,農作物受災240.45公頃……今年8月以來,寧陜縣遭受三輪強降雨襲擊,多個鄉鎮受災。災害發生后,寧陜縣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始終把群眾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加速推進災后恢復重建工作,及時解決群眾的實際困難,讓受災群眾在這個寒冷的冬天里依然覺得很溫暖。
爭分奪秒,搶修道路設施
“災害發生后,我段迅速搶修,保證了過往車輛的安全通行。將沿線水毀分為兩大片區7個工隊進行施工作業,并抽調有經驗的道工對關鍵部位、節點工程進行蹲守,嚴把工程質量。”在國道210線寧陜段旬陽壩村,寧陜公路段負責人周自林正在組織工人們加緊修建河道護坎。
受強降雨影響,8月22日凌晨,國道210寧陜段出現50余處塌方、泥石流、路基損壞等情況,特別是城關鎮旬陽壩村(K1411+650米處)發生路基垮塌60余米,交通完全中斷。據縣應急管理局負責人鄭常濤介紹,強降雨造成道路、飲水設施、電力、通訊等基礎設施損毀嚴重,直接經濟損失達2.2億元。
寧陜縣迅速落實防汛救災措施,成立災后重建工作專班,統籌規劃水利、電力、道路、通信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修復重建。10月底前,已經搶通農村公路道路71條268公里,清除塌方109837立方米,清掃路面水溝117761米;修復59處供水,修繕房屋61戶;暫無因災致貧返貧家庭,縣域境內電力、通訊全部搶通,工業企業、旅游企業均已恢復正常生產運行。
全力以赴,群眾安心過冬
“辛辛苦苦種了一季的莊稼,是全家一年的口糧,說沒就沒了。黨和政府送來的糧、油、米、面、鹽,讓我們兩個老人過冬有了指望。”看著送來的米面油,新場鎮新場村村民杜選云感激地說。
杜選云的7畝多地慘遭洪水洗劫,地里的蜂蜜、黃豆、玉米全部被沖毀。新場鎮包村干部緊急為杜選云送去大米、面條、油等進行生活安置。像杜選云一樣受災的群眾,鎮、村干部都給予了糧食、蔬菜、食用油等,生活救助,并時刻關注他們的生活情況,防止缺少糧食過冬困難。
此外,該縣對受災群眾還給予安全住房保障,各鎮、村紛紛組織黨員、干部對房屋受災害較輕微的進行隱患排除和維修。對受損嚴重形成危房的積極上報申請分散安置補貼,同時及時撤離轉移群眾到安全點妥善安置過渡,過渡期發放租房補貼,協調解決其住房困難。
“房屋嚴重受損的縣上按人均15000元分散安置進行補貼,目前,我鎮的4戶都已經安置到位,15戶房屋受損輕微的已經維修了11戶,4戶正在維修中,要讓房屋受災群眾的生活有保障。”廣貨街鎮鎮長張永超介紹。
“目前全縣采購儲備救災棉被、單衣褲、取暖爐等救災應急物資已下撥各鎮,同時向市局爭取到的1000床救災棉被已運回,全縣因災需救助群眾6092人,已列入冬春救助對象。”鄭常濤表示,各鎮均嚴格按照標準及時將轉移安置及過渡期生活救助到位,確保受災群眾得到妥善安置,安全溫暖過冬。
積極自救,推進生產恢復
“今年連續幾次洪水災害,把產業路水毀了200多米,給我們豬場飼料運輸和沼液運輸帶來了很大困難,后來是駐村工作隊、殘聯和政府,幫助我們重建產業路,現在產業路基本恢復通行。”正在養豬場勞作的新場鎮花石村沈太榮說。
據新場鎮黨委書記王東介紹,災情過后,新場鎮第一時間組織全體黨員干部,幫助受災群眾搶收玉米、洋芋、黃豆、豬苓、天麻等農作物和中藥材,搶種秋冬季糧食和蔬菜,全力開展生產自救。同時,爭取各項救災資金購買水泥、機瓦等材料,動員群眾開展排水整修和農田恢復重建。
為盡快恢復生產生活秩序,寧陜縣編制了全縣水毀供水和水利基礎設施修復重建計劃,制定農村水毀產業和設施恢復重建計劃方案,指導各鎮實施農業水毀項目建設,抓緊開展以秋補夏、減災增收工作,統籌人力、物力、財力,組織實施供水、堤防、護岸等水毀水利設施修復重建項目,撥付325萬元自然(洪澇)災害救災和恢復重建資金,用于水、電、路、訊等基礎設施重建,幫助受災群眾盡快恢復生產。
目前,寧陜縣累計籌措下撥各類救助資金664萬余元,為受災嚴重的鎮采購、調集物資8萬余元。各鎮秋收搶收農作物3.07萬畝,秋冬種植農作物0.56萬畝。組織農險承保機構對全縣農業受災情況進行了查勘,現已完成玉米核災理賠工作,共計核損1729.9畝,賠付28.85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