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賴恬
天氣回暖,春回大地。張行國扛著鋤頭、提著有機肥料來到獼猴桃園,放眼望去,一派繁忙景象,大家正在忙著施肥、防蟲、除草。“老張,太陽都曬屁股你才起來呀!”“哈哈哈,昨天有點累,睡忘了。”有人調侃張行國,他也不生氣,笑著擺擺手開始一天的勞作。
張行國,建檔立卡脫貧戶,是寧陜縣梅子鎮南昌村土生土長的農民,前些年收入主要靠種植傳統農作物收獲有限。經南昌村女王山種養殖合作社的宣傳,萌生了他發展獼猴桃的動力。敢于嘗試的他說干就干,在家人的支持下,開始了他的產業之路,通過不懈努力,2017年已成功脫貧摘帽。
“以前我自己在家,就種點玉米、蔬菜,掙不到好多錢。現在跟到村上合作社一起種獼猴桃,去年我收了四千多斤,純收入接近四萬元,今年是全面采摘期,保守估計產量要翻倍哦!”張行國笑呵呵地說。
在鎮黨委和村兩委班子牽頭下,該鎮圍繞“村村建園、戶戶入園”發展思路,建成有機茶、天麻豬苓中藥材、獼猴桃、魔芋、香椿“5個500畝”產業園區,累計開辦合作社9個,直接帶動50戶,提供就業崗位120人次,效益分紅500戶,人均年增收2000元。
寧陜縣梅子鎮蔡家河壩社區工廠一樓生產車間里,10多名工人正穿著藍色無塵服井然有序地進行電子線束加工工作。走上二樓,工人們各司其職,對干天麻片進行烘干、分揀、包裝。
“我就住在蔡家河壩,平常要照顧孩子上學,做不了農活,現在不一樣了,工廠就在家門口,下樓就干活,上樓就回來,照顧娃和上班兩不誤,每月能掙兩千多塊呢。如今,我們這里不少人在社區工廠找到了滿意的工作”。安坪村唐碧慧開心的合不攏嘴。
“通過我們積極招商協調,飛騰農業公司、陜西恒寧特通信技術有限公司梅子分廠落戶蔡家河壩社區工廠,共同提供40余個就業崗位,人均月增收兩千余元。”梅子鎮鎮長樊小維介紹。
“上個月可把我累壞了,每天平均要蒸150碗熱米皮、做80碗扯面,生意最好的時候一天賣了2000多元,第二天腰都直不起來了。我看鎮上現在大力在發展旅游,前景也好,剛好我也會些手藝的,我準備把房子重新裝修一下,開個農家樂,自己當老板。”原本在外打工的馮忠軍,今年2月份,在鎮政府的支持下在子午梅苑旁做起了餐飲生意,試運營的一個月,生意異常火爆,他回鄉創業的決心更加堅定了。
“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們鎮正在對康養旅游項目進行探索,計劃打造春來踏青采茶、夏來戲水消暑、秋來登高收果、冬來踏雪尋梅的四季特色旅游主題,作為一個旅游小鎮,鼓勵、引導群眾發展服務業是讓群眾錢袋子鼓起來,實現鄉村振興的有效途徑”梅子鎮黨委書記賈平談到。
今年以來,寧陜縣梅子鎮堅持按照“山上務農有園區、山下務工進廠區、創業增收去景區”的增收思路,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抓發展、齊心協力謀跨越,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長足進步,務農、務工、創業三管齊下、共同發力,群眾的“錢袋子”越來越鼓,獲得感和滿意度持續提升,一幅更加幸福的畫卷正在徐徐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