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王龍艷 李兵
近年來,寧陜縣城關鎮漁灣村立足資源稟賦,通過“村企聯建”模式,盤活閑置資源,提升產業內涵,把傳統元素與現代元素融為一體,大力發展觀光農業、休閑農業,呈現出一片生態美、產業興、群眾富的新景象。
走進漁灣村,小橋流水,民居民宅錯落有致,青石小路蜿蜒伸展,煙雨蒙蒙之際,炊煙裊裊之時,世外桃源般的山水田園風光別有一番韻味。生態優美、資源豐富、交通便捷、區位獨特,為漁灣村發展鄉村旅游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漁灣村黨支部書記黃曉勇說:“以‘支部聯建、產業聯盟、資源聯享’機制,吸納‘新鮮血液’,激發內生動力,在提升鄉村治理水平的同時,借助豐富的生態資源和濃郁的鄉土文化發展特色鄉村游。”
該村先后投資1000余萬元實施綜合治理,提升了水、電、路、渠、橋等基礎設施,恢復農田100余畝,并引進了西安海和田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投資實施漁灣逸谷田園綜合體項目。
在項目實施過程中,該村按照“不砍樹、不拆房、不占田、不遷人”原則,基于地域特點開展鄉村建設,提升村莊人居環境,不斷完善餐飲、住宿等配套服務設施。并本著以原味鄉村為底色,對空置老宅進行保護性設計改造,修舊如舊;把廢棄的水電站設計改造成生態社區中心,變廢為寶;將河岸、田邊等多余空地打造成開放的活動空間,物盡其用,最大程度保留陜南秦嶺村落特征,實現“看得見山水、留得住鄉愁”。同時,植入天空下自然書店、鹿柴咖啡館等公共建筑,將原本單一帶狀的“分割線”,變成有機多元的鏈接帶,在盡情展示特色村落原始風貌的同時,融入簡約、時尚的現代設計元素,賦予了鄉村新的活力。
不僅如此,漁灣村還依托“鄉村”和“鄉愁”等要素,傾力打造“漁灣逸谷”田園風光品牌。在村莊建設上,保留原生態文化本色,打造出“笑臉墻”、文化廊道、文化廣場,突顯文明鄉風;在產業發展上,山上種林果,山下種水稻,圍繞特色農產品,開發漁灣標志性文創產品,提升附加值;在景觀打造上,村中亭臺水榭、民宿餐廳、街燈標識等,既懷舊復古,又時尚高級,線條干凈利落;在文化提升上,建成鄉村圖書館、鄉村大學堂、農耕體驗地、文化展廳等藝術空間,讓游客休閑觀光之余,充分感受獨特的鄉村文化魅力。
“以一山一水、一層一瓦為‘點’,以傳統文化、鄉情鄉愁為‘線’,通過多重手法‘串珠成鏈’,不僅營造出婉約江南的意境,也打造出一處建筑、田園、游客可以同步進行‘多維呼吸’的公共空間。”寧陜縣漁灣逸谷田園綜合體有限公司總經理胡應兵介紹,在這里,生態與人文、田園與休閑、產業與空間界線分明又相得益彰,化解了新舊隔閡,提升了鄉土文化自信。
目前,漁灣村已建成鹿柴山集精品民宿、漢唐驛山居青旅、格蘭篷田野輕奢帳篷營地等項目,打造出朱鹮保育稻田、山地竹林、荷塘濕地、漁灣逸谷生態社區中心、陜南鄉村田園等自然人文景致。有序盤活了村民閑置宅基地17處,整治撂荒土地100余畝,建成獼猴桃采摘園區100畝,種植100畝水稻建成稻田觀光園區,形成以特色種植、農耕體驗、休閑觀光、民宿餐飲為主體,以三產融合為內涵的現代農業發展格局。漁灣村年旅游綜合產值達130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躍升至50萬元。
黃曉勇表示,漁灣將在打造精品鄉村旅游線路的引領下,繼續優化發展規劃,著力打造產業品牌,加快構建成以農業生產為基礎、休閑農業為核心、民宿酒店為抓手、康養度假為亮點、科普教育為助力的生態循環特色產業體系,努力建成生態富民的示范村、美麗鄉村的樣板點、未來村莊的先行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