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韓建樂
五月的秦嶺,風吹林動,綠染青山。蜜蜂的隊伍迎著風穿梭在花田間,演奏著忙碌的采蜜“交響曲”。
沿著寧陜縣龍王鎮棋盤村通往瘦驢溝的水泥路往進走3公里,就到了這個地處秦嶺腹地的小鎮里的蜂場——棋盤村瘦驢溝生態產業綜合園區。朵朵白云點綴在湛藍的天空里,整齊的蜂箱穿插在果林和田間,蜂農們正忙著分取巢脾割蜜,一幅人勤勞、產業興、生態美的場景。
寧陜縣龍王鎮位于秦嶺南麓的寧陜南端,森林茂密,氣候溫潤,空氣清新,生態條件極其優越。在長期的產業探索中,鄉親們找到了一條適合本地資源特點的長效產業——養殖中蜂。一只只小小的中華蜜蜂,在勤勞的養蜂人手里變成了“發家致富”的能手,“淌”出了一條流蜜的幸福路。
蔡世東是龍王鎮第二十屆人大代表,也是棋盤村的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一講起中蜂的產業故事,就像是打開了話匣,張口就是“蜂”言“蜂”語,他也已經成了全鎮中峰產業的“領頭雁”“帶頭人”。
除了處理村級事務,蔡世東最忙的事就是中峰產業。從幼蜂到繁殖,從養殖到產蜜,從加工到銷售,蔡世東掌握了一整套生態養蜂的成熟流程。蜂農們說,老蔡站在蜂箱跟前聽一聽,就知道哪一箱蜂子是強群,哪一箱是弱隊。
采蜜的環節必須在天氣晴好的時候進行。每年從四五月到九十月,烈日把蔡世東的臉曬得黢黑。蔡世東說:“作為人大代表,作為村干部,就是要給群眾做一些實實在在的事,把產業做好做強,為鄉村振興提供產業支撐。”
如今,中蜂養殖已經成為棋盤村的主導產業,園區蜂場每年的規模都在千箱以上。在棋盤村省級幫扶單位——北京銀行西安分行駐村工作隊的幫扶下,以生態化養殖模式生產的蜂蜜,已經打出了自己的品牌,“棋盤土蜂蜜”遠銷北京、上海甚至國外,每年的產值都在100萬元以上,給村集體經濟增加2萬多元的收入。
看到了養蜂帶來的效益,周邊的鄉親們也“眼饞”了,大家紛紛都加入到了養蜂的隊伍當中。龍王鎮人大代表羅祖琦是第一波“采蜜人”,在這幾年的摸爬滾打中,他也和蔡世東結下了深厚的“戰友情”。兩個人大代表成了全村養蜂產業的標桿,帶領著全村乃至全鎮的蜂農,用勤勞和汗水經營著“流蜜”的山場。
“我去年在園區務工,工錢領到了3000多元。”棋盤村村民王洪弟是眾多養蜂人中的一個,他說,“我自己也養了100多箱蜂,村上的合作社免費給我技術指導,只要把這些蜂子經管好,好日子還在后頭。”
中蜂園區里“甜蜜”的味道,順著山谷河道一路飛奔而來,直抵家家戶戶,帶來穩定收入。據統計,棋盤村參與養蜂的群眾,每人每年平均務工工資2000多元,產業綜合收入600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