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劉長兵
忙完村上的事情,太陽偏西,此時的曹傳敏稍作休息,又直接去養牛場,眼下時節,正值飼料青儲的關鍵時候,過稱、粉碎一攤子事情都需要他親自安排。在鮮食玉米產業基地,18名工人正在忙碌地砍玉米秸稈、收集、裝車。在寧陜縣伊豐種養殖合作社玉米秸稈青儲現場,機器轟鳴、工人忙碌喂料,5名工人配合一臺秸稈粉碎機進行操作。
家住寧陜縣江口回族鎮江河村的曹傳敏是江口回族鎮人大代表、江河村副主任,先后獲得安康市“第一屆最美家庭”和陜西省“三秦最美家庭”榮譽。
走進江河村鮮食玉米產業園區,一期項目中的200米產業路已經投入使用,跨河橋正在進行防護欄等掃尾工程。二期項目的防護河堤已經竣工,河堤路正在實施路基平整,小田改大田項目現場,挖掘機、工程車輛轟鳴,一派繁忙的發展景象。
“配套項目實施后,基礎設施條件更加完善,鮮食玉米的種植、采收更加方便,成本降低了,對發展好鮮食玉米產業更有信心。”江河村鮮食玉米產業園區負責人高興地說。
江河村位于江河流域,土地條件優越,原鮮食玉米產業園為企業投資建設的竹柳種植園,因企業運行等因素,群眾的土地租賃費用無法兌現,土地復墾成了問題。作為人大代表的曹傳敏和其他村干部積極協調溝通,最終解決了遺留問題,土地復墾了,建成鮮食玉米種植園區后,群眾通過土地流轉、務工等方式實現了增收。在曹傳敏等多名人大代表的積極爭取下,鮮食玉米產業園、“江雙”公路江河橋、農村改廁等一批民生項目開工建設。
“曹代表,感謝你……”群眾對曹傳敏由衷地感謝。
“江河村通過撂荒地整治、經營主體示范帶動等方式推動鮮食玉米產業發展,通過實施一批園區配套項目,在鮮食玉米采收、運輸等方面積極協調保障。下一步繼續擴大種植規模,按照鮮食玉米產業村的目標實現產業提質增效。”江河村黨支部書記馬喜說。
“早中晚各管一頓飯,工資每天160元,玉米秸稈青儲結束預計能掙兩千多元。”在寧陜伊豐種養殖專業合作社務工的江河村村民馬社英高興地說。
飼養員岳正民從2021年11月開始到寧陜縣伊豐種養殖合作社務工,主要從事喂牛、圈舍清理、消毒等工作,每月能掙5000元。
“年齡大了,外出務工活兒不好找,在這兒喂牛,活兒相對輕巧,離家近,子女都放心。”岳正民說。
在曹傳敏的努力下,寧陜伊豐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發展壯大,2022年飼料青儲達400余噸,良種肉牛存欄90頭,通過務工、收購青儲飼料、入股分紅等形式帶動420余戶農戶實現增收。
曹傳敏作為人大代表和“老雁”中的一員,從開磚廠、搞運輸、成立合作社,再到擔任寧陜縣江口商會副會長,一直沒有停歇發展的腳步,寧陜縣江口商會被授予2022年度全市“四好”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