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譚海波 靳勇 楊穩
11月29日,秦嶺腹地的寧陜縣四畝地鎮柴家關村,雪霽初晴,天空湛藍、陽光燦爛。
這幾天有事,余德秀一直在外面忙,下午得空回家收拾一下。“余姨在家嗎?”剛進廚房,余德秀就聽到門外有人叫。
“剛回來一哈!”房門沒有鎖,縣農水局駐柴家關村第一書記郭華循聲進門,徑直來到了廚房。
“小郭書記,這兩天自來水大了。前些時候自來水小,尤其是都用水的時候更小,洗衣服啥的不方便。”余德秀一邊洗碗,一邊高興地對郭華說。
“余姨,一聽說你回來了,我就趕過來了。今天到你家來,主要就是看自來水的情況,說自來水的事。”郭華說。余德秀之前給她的包聯干部反映自來水小,是因為10月初的洪水沖壞了水壩,加上她家在四樓,用水高峰期水壓低。
說話間,余德秀、郭華來到客廳,圍坐在火爐旁拉起了家常。
“最近家里都還好吧?有沒有啥需要幫忙的事?”郭華一落座便問。
“家里都還好。村里有老人過世了,我們在給幫忙。”余德秀又向隨行者夸起這位駐村第一書記來。她說,10月份縣農水局幫扶以來,駐村工作隊和包聯干部不是打電話就是上門,詢問家里情況、了解有沒有困難。
“干部們對我們很關心,小郭書記來我們家這前前后后有4次了。”余德秀說,10月中旬郭華來家里走訪,聽說辣子和洋芋收了卻找不到銷路,他很快就幫忙賣出去了。
“水壩維修工程馬上就全部完工了,我今天來是回訪。”郭華說,收到安置社區樓層高的住戶自來水水壓低的情況反映后,考慮到水壩維修花錢多,村上解決不了,村黨支部會議進行了研判并報告給四畝地鎮,四畝地鎮研判后及時上報縣農水局,縣農水局迅速安排項目資金實施了水壩維修工程。
“這水的問題解決得還是快,本來想到陰歷年底整好就不錯了,沒想到個把月時間就好了。”余德秀說,現在最大的困難是掙錢難,想種點藥材啥的,一沒有資金,二沒有技術。
“想發展產業這是好事,增收還是要靠產業。缺資金、缺技術這不是問題,我們來幫你。”郭華接過了話茬。11月16日,縣農水局機關黨支部與柴家關村黨支部在一起開了支部聯建會,結合村情和入戶走訪收集到的意見,針對產業發展和存在的困難問題,已經明確:基礎設施方面,將協調解決一座便民橋和一條堰渠建設;產業發展方面,將發揮部門優勢,在落實獎補扶持政策的基礎上,重點組織開展技術培訓,進行技術幫扶。
“那好!那我們種點豬苓和天麻。”余德秀高興地說,下一步她計劃發展豬苓400平方米、天麻100平方米。
郭華介紹,為進一步落實聯系群眾全覆蓋、服務群眾全覆蓋“兩個全覆蓋”群眾工作法,柴家關村通過聯戶干部的走訪入戶、四支隊伍遍訪入戶和群眾會、村民代表會、支部黨員大會的“兩走訪兩會議”方式,了解群眾的發展意愿及意見訴求,進一步提高聯系群眾的密切度和服務群眾的精準度。
“冬季,在家里要注意用電、取暖安全,外出要注意交通安全!”出門時,郭華還不忘叮囑余德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