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陳海俠
“環境好了,設備也多了,一些病不用去縣里,在家門口就能看好,離家近報銷也多。”寧陜縣江口鎮江河村村民岳正喜感慨道:“我脖子后面長了個花生大小的疙瘩,已經5年多了,每次平躺時都特別不舒服,在衛生院檢查后說是‘頸部脂肪瘤’,就給安排了手術切掉了,現在已經全好了。”
小事連著民生,民生連著民心。2024年,寧陜縣結合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工作,扎實推進鄉鎮衛生院服務能力提升行動,切實把關乎群眾健康的民生實事辦好,為群眾提供優質、高效、低耗、滿意、放心的醫療衛生服務。
補齊服務短板,提升健康管理能力
“來了!來了!”當遠遠望見村口出現的一輛“健康管理/5G智慧移動CT”車時,寧陜縣江口鎮新莊村的村民十分欣喜。
日前,寧陜縣醫共體健康管理和慢病管理兩個責任醫師團隊,和一輛裝有先進醫療設備的體檢車,從縣城出發,翻山越嶺為大山深處的群眾送去醫療服務。
“這次的免費檢查,給大家帶來了方便,還做CT,要去縣上做的話,還要花很大的代價,在這里也很方便,醫生的服務態度也很好,希望以后經常來。”江口鎮新莊村村民馬小龍激動地說。
去年以來,寧陜縣衛生健康和醫療保障局以優質資源下沉基層作為解決百姓“看病遠、看病難”的突破口,組建縣鎮村340名醫務人員參與的健康管理責任醫師團隊和197名縣鎮村三級醫務人員組建慢性病專業管理責任醫師團隊,充分發揮專業優勢和特長,下沉鎮村為廣大基層群眾提供免費醫療9040人次,巡診走訪2010戶次,免費健康體檢7158人次,完成移動CT檢查826人次,管理高血壓、糖尿病等4類慢病患者6904人,讓當地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縣級醫院的診療技術與服務,持續提升基層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做到疾病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以實際行動鑄牢群眾健康防線。
夯實醫療根基,筑牢生命健康屏障
基層醫療設施薄弱,既導致一些常見病、慢性病得不到及時救治,也導致異地就醫,增加交通、食宿等其他支出。
“最近,衛生院的環境真是大變樣。”龍王鎮蓮花村村民王大爺咳嗽好幾天了,前來就醫的他很是驚喜。說起衛生院的變化,老人深有感觸,“要是放在以前,我不太愿意來這里看病。”
而在半年前,龍王鎮衛生院還是另外一番景象。龍王鎮衛生院作為龍王鎮唯一的鎮級衛生院,覆蓋周邊8個村,服務近4000人。由于使用年代較長,存在電線老化、設備不全、墻皮脫落、病房無取暖設備和玻璃破損、下水管網堵塞等問題,群眾的就醫環境較差,不少群眾都選擇去附近的石泉或縣城醫院就醫,極為不便。
為確保“看得上病”,寧陜縣衛生健康和醫療保障局堅持精準施策,按照國家“優質服務基層行(標準版)”建設標準,完成筒車灣、龍王、四畝地、皇冠鎮分院設施改造,建成江口分院標準化手術室,實施城關分院三院整合及整體搬遷,規范各鎮分院急診急救室,新建7所公有產權村衛生室,改建提升8所村衛生室,全縣公有產權衛生室達到全覆蓋。按照鎮衛生院設備配置基本標準,集中配置DR、生化分析儀、心電圖等診療設備53臺件,補齊更新5所鎮分院急救轉運車輛,11個鎮分院中醫聯合館全面建成運行,開展6項以上中醫適宜技術村衛生室達到45%,基層衛生院設施設備實現同標同質,“鎮級活、村級穩”發展格局逐步形成。
為了讓老百姓在家門口享受更多優質醫療服務,該縣還采取“駐點坐診”“每周預診”“按月巡診”等方式,積極爭取省市6家三級醫院28名專家、骨干來寧開展對口幫扶,總院選派2名科室主任到分院任執行院長、20名主治醫師常年駐點坐診、11名副主任以上醫師每周到分院定期坐診,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看得好病,真正享受到優質便捷的醫療服務,切實保障廣大農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健全管理體系,讓患者相信基層
“現在很多病在鎮上就能得到很好的治療,不用特意往縣城或西安跑,真是太好了!” 江口鎮鄧坤福滿臉笑容地說,這句話也代表著寧陜許多鄉鎮老百姓的心聲。
“病有所依、病有良醫”是老百姓最樸實的期盼。今年以來,寧陜縣衛生健康和醫療保障局針對交通不便、醫療資源分布不均、基層醫療力量薄弱及長期存在群眾“看病難、看病遠、看病貴”的問題,大膽探索實踐,通過組織架構統建、資金打包統合、服務能力統提、內部運行統管“四統”路徑,創新醫療機構治理模式、整合城鄉醫療資源、構建分級診療秩序、打造利益鏈接機制,探索形成了責任一體化、管理標準化、服務同質化、利益共享化的縣域醫療服務新體系,建立“一委四會八部”管理機制,做實縣鎮村一體管理、統籌運營,有效提升縣域醫療服務能力,讓群眾就近獲得更加公平可及、系統連續的醫療衛生服務。
為了解決基層藥品保障和規范管理問題,該縣設置了醫共體中心藥房,對縣鎮村三級醫療機構藥品進行集中采購、統一配送。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建立集中審方中心,對醫生開具的處方進行智能審核,有效防止藥品濫用,減輕用藥負擔,實現縣域藥品同城同價。
通過縣醫共體建設,有效地把患者“留”在了基層。據統計數據顯示,全縣醫療機構主要監測指標實現“五升三降”,縣域就診率、基層門急診人次、基層出院人次、基層首診率、下轉患者同比分別增長10.5%、15.8%、48%、16.9%和43.8%,基層患者上轉率、總院住院次均費用、門診次均費用同比分別下降20.1%、26%和3.1%,縣域醫療服務能力得到融合提升,全力破解了基層群眾“看病難、看病遠、看病貴”問題,群眾就醫負擔也正在逐步減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