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張祿 鄧海洋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而來,對決勝全面小康帶來前所未有挑戰,鞏固脫貧攻堅成效成為擺在各級黨委政府面前的重要大事。平利縣城關鎮以促進扶貧產品銷售,緊抓持續幫扶“牛鼻子”,不斷鞏固脫貧成果,激活了消費扶貧“一汪春水”。
現年59歲的徐家壩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張勇家中兩口人,種著2畝油菜,前段時間他將其壓榨成菜籽油想以此增收,但不懂銷售又沒有平臺,如何賣出去難住了老張。幫扶干部王金山了解情況后,拍著胸脯對張勇說:“你放心,榨出來的油質量這么好,賣的事情就包在我身上。”隨后,王金山通過發朋友圈、電話告知等途徑,告訴身邊朋友,很快解決了張勇“賣不出”的難題。2020年底,王金山一次性幫張勇賣出150多斤菜籽油,收入1500多元。
城關鎮鼓勵各級幫扶干部化身“微商”,為貧困戶銷售農副產品“鋪路子”,讓“錢袋子”鼓起來、脫貧成效“亮起來”。2020年前三季度,通過消費扶貧帶動200余戶貧困戶實現銷售收入20余萬元。
同時利用“互聯網+”,按照“網絡牽線搭橋,助力消費扶貧”探路扶貧新模式。絞股藍合作社是該鎮龍頭村企業之一,2019年被評為市級農民專業合作示范社。通過“互聯網+貧困戶”、淘寶網店助力貧困戶銷售茶葉,帶動貧困戶10余人。鎮工會利用扶貧832平臺,通過“以買代幫”解決貧困戶農產品銷售難題,購買農副產品共計消費3萬余元。
盛豐源是鎮域產業發展企業之一,依托“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免費發放豬仔,待豬仔成熟,對個別銷路不便的戶以不低于市場價進行回收,制成臘肉干。聯合消費扶貧專柜,上下聯動,促進貧困群眾增收和穩定脫貧。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們的落腳點是立足精準要求,提升幫扶成效,立足自力更生,激活內生動力,立足斬斷窮根,鞏固脫貧成果。”城關鎮黨委書記王賢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