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李延羽
時值冬日,走在平利縣大貴鎮安置區的街道上,陽光夾雜著冷風,寒意陣陣。安置區內的社區工廠里卻忙得熱火朝天,織造車間的幾百臺數控機器有序運轉,縫頭間和翻襪間的50余名工人在快速作業,各車間配合默契,忙碌的景象也提升了整個小區的幸福“溫度”。
清晨,家住安置區的王西玲早早起床把孩子送到學校后,按著上班時間來到全聯針織襪業廠,坐在寬敞明亮的工位上,踩著縫紉機,開始了一天的縫頭工作。
“這是我們在安康的第一個分公司,總部在浙江諸暨,從事服裝制造已有30余年,主要從事襪業生產和銷售,產品不但暢銷國內市場,還遠銷海外。”安康全聯針織有限公司負責人王圣會介紹著公司的發展概況。“企業辦在小區內,工廠開在樓房下,工人都來自搬遷群眾,這大大降低了企業的用工成本,拓寬了廣大群眾的增收渠道,提高了日常收入。”公司投產不到一年,效益喜人。
與黃先翠這樣每天固定時間在工廠上班不同,更多的群眾利用務工飯后空余時間在家翻襪作業。“這個活很簡單,把縫完頭的襪子翻出來,再折疊好就行,每個人都能去廠里領襪子,回家后自己安排時間完成,兩不耽誤,等于讓我可以身兼多職,多掙一些錢。”家住工廠附近的搬遷群眾張敏開心地說。“在農村里,一般像我這樣上了年紀的老人,沒有文化,也干不了體力活。如今這個襪子廠建在這里,真是一件大實事大好事,每天有專人上門送襪子,定期回收記賬,讓我也可以在家數票子,過好日子。”老人賈海宏很感謝這個襪業廠。據了解,目前該廠固定員工已有50多人,月均工資4000至6000元不等;周邊零散務工群眾有500余人,人均月收入可達2500元以上。
今年以來,大貴鎮圍繞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以產業項目建設為抓手,堅持把培育壯大新社區工廠作為搬遷群眾就業的有效載體,定期入戶開展調研,全方位了解群眾就業意愿,及時開展技術培訓,幫助廣大群眾掌握一種或多種符合社區工廠用工的基本技能,極大調動廣大群眾進入社區工廠務工的積極性;整合各類資源,盤活固定資產,充分利用閑置廠房和安置區空房,解決用地用房問題,扶持裝修改造,提升現有基礎設施,全力為企業發展做好長期服務。同時,強化就業指導服務,積極了解企業用工需求,及時協助招聘勞動力,促進工廠擴大用工規模,就近就地吸納更多搬遷群眾穩定就業,實現持續穩定增收,幸福生活節節高。
下一步,大貴鎮將結合市縣“雙招雙引”工作,積極銜接爭取,精心謀劃儲備,啟動園區建設,規劃建設標準化廠房,持續擴大發展空間,以毛絨玩具、電子線束、手工制品等勞動密集型新興產業為招引重點,打造社區工廠“升級版”,帶動更多搬遷群眾進廠務工。同時圍繞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積極探索特色產業發展模式,因地制宜、以點帶面,激發農村發展活力,推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壯大,不斷夯實鄉村振興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