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李延羽
13000畝茶產業園、3000畝富硒水稻油菜園、3個萬頭生態養殖園、3類千畝中藥材種植園,帶動農戶增收2000元以上。今年以來,大貴鎮堅持把產業建設作為鄉村振興首要任務,以實現一二三產深度融合為發展目標,深化“產業項目建設年”行動,按照“高點規劃、龍頭聯帶、建管并重、提增收益、優化服務”的思路,做優做強茶飲產業,大力發展特色產業,深入推進“三變”改革,整合、盤活村集體各類資源、資產、資金,放活經營管理、完善利益聯結,不斷壯大集體經濟,帶動村、戶共同發展,實現持續穩定增收,為產業發展鞏固脫貧成果、推動鄉村振興奠定堅實基礎。
茶飲產業鋪就富民“小康路”。牢固樹立大貴“因茶而美”的理念,以創建現代農業產業園為抓手,扎實做好主體培育、茶園管護、基地提效、市場營銷等工作。按照“穩總量、優存量”要求,提升老茶園,管好新建園,增加豐產園。自3月份開始,各茶園陸續進入茶葉采摘期和建管期,該鎮充分挖掘轄區內未外出務工勞動力,開展技能培訓,組織近300余人采茶隊伍,入園采摘,在解決用工短缺的同時又增加了就業,實現人均增收3000元左右。夯實班子成員抓點包片責任,及時幫助業主解決用地、資金、勞力等問題,鎮村干部、技術人員全程蹲點服務,幫助做好茶園的鋤草、抗旱、施肥等日常管護工作,積極引導茶農對現有的低產茶園進行改良,實行科學種植和科學管理,提升茶園畝均效益,持續促進農民增收。目前,該鎮已通過邀請茶技專家組織開展3次大型集中技術培訓,惠及茶農200余人。
特色種植撐起強村“大產業”。堅持市場牽動、合作社帶動、服務促動、政府推動,因地制宜拓展產業,以中藥材、絞股藍、富硒糧油、林果、烤煙等產業為文章,通過培育龍頭企業,發展專業合作社、引進高產栽培技術,運用土地流轉、勞務用工、訂單收購等措施,加快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實現富民強村。今年以來,大貴鎮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將中藥材規范化種植增加為鞏固脫貧成果、助力鄉村振興、優化生態、富民增收的主導產業來推動和發展,引進安康正大制藥有限公司,建設230畝藥用絞股藍種源基地;發揮套種土地流轉成本低等優勢,通過“吳茱萸+魔芋”等林下種植模式,在7個村發展1000畝吳茱萸,補種500畝魔芋,進一步提高經濟效益;利用天然富硒資源優勢,發展富硒糧食和油料300畝,助力農民裝好“糧”袋子,提好“油”瓶子;持續做大做強柑橘產業,硬化3000多米柑橘連園路,加大低產園改造,補植5000株柑苗,密改稀100畝;進一步培育優良品種,不斷提升皺皮柑的質效,促進當地農戶持續增收。
生態養殖釋放發展“新動能”。按照“一次規劃,強化建設,多方服務”的思路,深化“企業+基地+農戶”模式,因地制宜發展生態豬、稻田養魚、蠶桑、蜜蜂等生態養殖產業,整合農技、畜牧等單位,統籌技術人員力量開展技術指導,確保規劃、養殖、管理、疫病防治等每個環節都有人服務,有人把關,有人負責,全力保證產業發展質效。今年以來,大貴鎮繼續加大統籌、做強基礎、突出重點,深化“豬-沼-園”循環生產模式,提高養殖糞污資源化利用率,鞏固廣孚益豬廠生態養殖效益,并在百家灣村、柳林壩村、廣興寨村推廣建設3個生態豬養殖基地;科學修建魚凼、魚溝,改造提升稻魚種養基地,統一品種、統一種植、統一管理,完成20萬尾魚苗的投放,實現30萬的年產值,帶動周邊村民增收2000元以上;以示范戶為引領,依托山地、森林資源,種蠶養桑,養蜂釀蜜,實現“小規模、高品質、好價錢”目標,加快形成產業生態,走深走實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的路徑。
下一步,大貴鎮將繼續把發展產業作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有效銜接鄉村振興的基礎,依托豐富的農業資源優勢,著力推進“一村一品”產業建設,積極引導各村大力發展特色種養產業,從而實現強村富民,走出一條可持續的產業振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