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熊榮軍
如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近年來,平利縣將工作重點從解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兩不愁三保障”,轉向實現鄉村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從集中資源支持脫貧攻堅,轉向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規劃先行、梯次推進、整體提升的思路,高質量抓好長安、老縣2個省級示范鎮和29個示范村建設,著力打造空間優化布局美、生態宜居環境美、產業興旺生活美、文明和諧風尚美的樣板。
率先垂范,健全機制
從2021年10月開始,平利縣以“我為群眾辦實事”到村“六查”入戶“六問”為載體,縣級四大班子領導沖鋒在前、率先垂范,引領全縣上下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匯聚干事創業正能量,促振興防返貧。
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上,平利縣新一屆縣委從探索新機制入手,扛牢“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政治責任,建立了上下貫通、一抓到底的領導體制。
縱向上,黨委統攬、縣鎮聯動。該縣成立由縣委書記任組長的領導小組和辦公室,選調18名干部集中辦公,各鎮比照成立組織機構?h鎮兩級書記每月召開專題會,研究推進重點工作。所有縣級領導和鎮、部門“一把手”下沉到村督導指導,一人一村,村村覆蓋。
橫向上,部門統籌、合力推進。該縣出臺創建全省鄉村振興示范縣方案,整合53個部門組建10個專班,逐一明確職責任務,全面實行“紅黃綠”掛圖作戰,未落實的“紅色”預警、有欠賬的“黃色”提醒、已完成的“綠色”標注?h委組建狠抓落實辦公室,整合督查力量,每月巡回督導,跟蹤整改問效,推動形成一條心、一股繩、一盤棋抓鄉村振興防返貧的工作格局。
盡銳出戰,惠民利民
平利縣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長、駐村工作隊員、縣級聯鎮領導、鎮村干部、網格員、幫扶聯系人對標88項指標,到村“六查”,以此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確保群眾穩定增收不返貧。
針對脫貧戶持續增收問題,平利縣累計建成茶葉和絞股藍基地25萬畝,種植中藥材11.8 萬畝、富硒糧油34萬畝,培育省級現代農業園區5個、市級農業園區48個、省級農業龍頭企業12家、市級農業龍頭企業36家,培育家庭農場 97 家,按照“一村一企一園”和“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實現“人均一畝園、戶均一萬元”的發展目標。
針對易地搬遷戶防返貧問題,平利縣實施建好小管家、小配套、小平臺、小庫房、小餐廳、小課堂、小廳堂、小市場、小菜園、小公墓的“十小工程”,切實解決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快融入、能致富”的問題。
針對穩崗就業問題,平利縣堅持縣統籌、鎮為主體、村抓落實的工作機制,按照全面排查、精準對接、傾情幫扶、嚴督實導、動態銷號的流程,建立就業創業情況動態管理、未就業脫貧勞動力和“零就業家庭”就業幫扶臺賬,對脫貧監測戶、邊緣戶勞動力就業情況實行“掛圖”監測、動態管理,及時跟進就業幫扶措施,確保群眾穩定就業。
針對特殊群體防返貧問題,平利縣健全社會救助體系,做好低收入人群的幫扶,著力抓好低保、特困、殘疾、優撫等群體救助政策落實。該縣享受農村低保政策5778戶12221人,特困供養人員3724人,持證殘疾人12018人。截至2021年9月底,該縣30種大病專項救治48 例;對高血壓、糖尿病、肺結核、重癥精神病等四類慢病患者進行重點管理,脫貧人口患四類慢性病5260人。
因茶興業,樂業富民
因茶致富,因茶興業,產業成為平利縣防返貧的有效利器。
平利縣老縣鎮蔣家坪村歷來有種茶的傳統,改革開放后村民紛紛外出打工,1000多畝茶園被撂荒了幾十年。2016年以來,“茶旅融合”成為該村的突破點。2019年,該村打造為旅游觀光示范村。2020年,該村成為中國最美“網紅”鄉村。2021年,茶產業成為該村的支柱產業,全村建設茶園2700余畝,通過在茶園打工、流轉土地、回購茶葉、旅游增收、特產變現等方式,使106戶農民因茶告別貧困、因茶而富。
蔣家坪村從一個貧困村到“網紅村”的背后,是平利縣20年持續打造富民茶飲產業,讓茶產業成為助力鄉村振興的特色產業的有力寫照。目前,該縣已累計建成茶葉和絞股藍基地25萬畝。2020年,該縣成為全國第四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2021年,該縣躋身“全國茶葉百強縣”。
當前,平利縣以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為目標,正著力建設中國名茶大縣和陜茶出口基地縣,把茶產業打造成樂業富民的首位產業,推動茶產業集群發展、全產業鏈提質增效,真正實現“因茶致富、因茶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