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通過各種方法保障貧困群眾就業。——習近平
4月13日,春光正好,蒼翠的群山環抱著安康市平利縣老縣鎮錦屏社區,搬遷群眾三三兩兩來到社區廣場,唱歌跳舞、晨練散步……享受春日好時光。廣場旁邊的社區工廠里機器嗡嗡作響,生產線運轉不停。
“兩年前,習近平總書記來錦屏社區新社區工廠考察時指出,解決好貧困群眾就業問題非常重要。我們牢記總書記的殷殷囑托,通過引進新社區工廠、開展招工活動等方式,積極對接用工需求,讓搬遷群眾就近就業、就近增收、就近致富。”錦屏社區黨支部書記江慧麗說。
如今,錦屏社區利用閑置門面房和標準化廠房,先后引進電子元件、毛絨玩具、手套加工、鞋襪生產等新社區工廠4家,吸納就業220余人,人均月收入達2500元。一業興而百家富,有了穩定的工作,搬遷群眾在這里安居樂業,其樂融融。
樂業——收入越來越高,日子越來越好
樓上居住,樓下上班,是錦屏社區居民萬梅真實的生活和工作寫照。
位于社區的平利縣三秦電子加工廠就在萬梅家樓下,她已經在這里工作了1個多月。
“每天在樓下的社區工廠上班8小時,每月能掙2000多元。工作之余,我就在家里帶孫子,現在的生活真幸福。”萬梅感激地說。
與萬梅一樣,來社區工廠工作的搬遷群眾還有很多。今年2月,江慧麗帶領干部深入社區舉辦“春風送崗”招工活動,現場熱鬧非凡,大家踴躍報名。“在社區工廠,過一陣就會有新人來。水漲船高,企業發展得好,大伙兒待遇也比以前提高了不少。”江慧麗說。
記者來到新社區工廠,一條小河從旁邊蜿蜒流過,河水清澈見底,波光粼粼,兩岸植被蔥蘢,具有鮮明徽派風格的建筑鱗次櫛比;貞浧饍赡昵暗哪且荒,平利縣三秦電子加工廠負責人孫自立激動不已。“當時,我就站在廠門口迎接總書記?倳浧揭捉、和藹可親,讓我感到特別親切和溫暖。”孫自立說。
殷殷囑托言猶在耳。兩年來,為貫徹落實好總書記的指示,孫自立把心思都用在發展新社區工廠上。目前,雖受疫情影響,但這家新社區工廠的訂單比以前增加了40%,去年產值突破了2000萬元。
“下一步,我計劃穩步擴大生產規模,為更多群眾提供電子線束生產技術的相關培訓,讓更多人能就近就業。”孫自立說。
蝶變——普通工人“變身”村干部
要說新社區工廠里哪位員工的變化最大,李輝英是江慧麗最先想到的人。去年2月,李輝英換了新的崗位,當選為東河村村委會副主任。從一名普通工人到東河村村委會副主任,李輝英說:“是總書記的殷殷囑托、親切鼓勵,激勵著我不斷奮進向前。”
除了李輝英外,在平利縣康士利毛絨玩具加工廠當縫紉工的張運弟,在去年3月當選為萬福山村監委會主任。
“總書記很親切,像是家里人一樣。”張運弟說。
牢記囑托,感恩奮進。總書記的殷殷話語,激勵著更多群眾擼起袖子加油干,用雙手創造屬于自己的美好生活。目前,錦屏社區先后引進電子元件等新社區工廠4家,吸納就業220余人,大家伙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展望——這里一直在變,變得更好
4月13日,記者走進平利縣三秦電子加工廠的生產車間,傳入耳中的是陣陣“咔嗒”聲,循聲望去,原來是工人正在壓制電機線包。“現在只要用腳踩一下機器,就能壓制出標準化的線包。良品率比以前提高了不少,人也輕松了很多。”萬梅說。
壓制電機線包、焊接、檢驗……經過一個個工作環節后,包裝好的電子元件就可以集中裝箱,發往深圳等地。目前,平利縣三秦電子加工廠解決了附近40多人就業,他們大多是錦屏社區的群眾。
與平利縣三秦電子加工廠緊鄰的是平利縣康士利毛絨玩具加工廠。走進這家新社區工廠的生產車間,電動縫紉機發出“噠噠噠,噠噠噠……”有節奏的聲響,30余名工人有條不紊地進行裁剪、充棉、縫紉、檢查等工作。
“以前外出打工,掙點錢根本存不住。現在,一出家門就進廠門,每月能掙2000多元,不僅花銷少了,還能做到工作家庭兩不誤。”坐在工位上,女工張娟樂呵呵地說。
“山上興產業,山下建社區,社區辦工廠”是平利縣為了確保易地搬遷群眾的生產生活而確立的發展思路,也是踐行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的生動體現。
目前,除平利縣外,安康各地依托1364個移民搬遷集中安置點建成在營社區工廠1023家,在廠就業人數31667人,其中脫貧人口8278人。
“我們將牢記總書記的殷殷囑托,接續奮斗,引進更多的新社區工廠,實現更多群眾充分就業,讓大家的生活越過越好,日子更有奔頭。”江慧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