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宋學姜 胡瀟 王珊
平利縣大貴鎮后灣村是遠近聞名的市級文明村,近年來,該村黨群干群齊心協力,以省級鄉村振興示范村創建工作為突破口,圍繞文化振興“以文化人、成風化俗”,著力打造法治、和諧、文明、富裕的新農村。
“理論+文藝”,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今年3月,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奮力創建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為主題的“理論+文藝”新時代文明實踐巡回宣講啟動儀式在后灣村舉行,活動現場,《美麗中國》歡快舞動,《茶香春早》悅耳動聽,《鄉村處處話振興》娓娓道來,《沁園春·雪》豪放雄邁,理論宣講貫穿其中,一場視聽盛宴下來,群眾對發展的信心,對理論、政策的學習熱情更加高漲。
該村將黨的二十大精神轉化為接地氣的文藝節目,讓群眾聽得清、聽得懂、聽得進、用得上。“我們就是要創新宣講方式,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展開宣講,用群眾的語言和群眾接受的方式講群眾關心的事,把大道理講明白,增強說服力、感染力和吸引力。”大貴鎮黨委書記計香說。
“農業+文旅”,喚醒游客的鄉愁記憶。步行至后灣集體經濟產業園,紅似火的紅葉石楠、綠如浪的茶樹玉蘭,讓人流連忘返。“非遺”烙畫傳承人李紅霞用“鐵筆生花”的高超技藝,為往來游客制作各類葫蘆、竹制文創產品,使游客嘆為觀止,紛紛贊嘆大貴鎮多彩深厚的文化底蘊。
大貴鎮依托“插秧節”“豐收節”“采摘節”“油菜花節”等活動載體,輻射帶動全鎮人民積極參與,大力發展茶事休閑觀光、林果采摘體驗、康養民宿產業,打造鄉村游、觀光游、康養游新品牌,激發魅力農村新活力,樹立綠色健康的鄉村旅游形象。
“鄉賢+志愿”,激活自治新動能。“我們后灣村,文化方面值得紀念的就有姓氏根親文化。”后灣村黨支部書記陳進明說,后灣王楊氏、孫氏、蕭(肖)氏等在本地已經繁衍生息數百年。家庭關系建設,是弘揚孝老愛親、薪火相傳的重要內容。后灣村黨支部積極邀請這些姓氏群眾推薦本族德高望重的人擔任鄉賢,進一步做活新鄉賢引、育、用文章,引導和支持新鄉賢回歸故土、服務家鄉;建立文化理事會、道德評議會,每季度開展一次道德評議,探索創新“黨支部+鄉賢+群眾”治理路徑。
推動新鄉賢助力鄉風文明建設,鎮、村兩級鄉賢組織還積極發揮退休干部、教師等鄉賢“老娘舅”作用,積極開展黨的二十大精神“微宣講”20余場,引導帶動村民向上向善、孝老愛幼、重義守信、勤儉持家,推進農村移風易俗,遏制大操大辦、相互攀比等陳規陋習,抵制封建迷信活動。鼓勵群眾共同參與人居環境整治,在“同甘共苦”中培育互助、奉獻、禮讓精神,積極組織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黨員干部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誠孝儉勤和”新風尚,讓民風在新時代煥發新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