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吳軍
平利縣錨定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創建目標,始終堅持“守底線、抓發展、促振興”,立足新發展階段,統籌規劃布局,以“三個年”活動為抓手,多措并舉,以“十個聚焦”穩步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為鄉村全面振興筑牢根基。
聚焦責任落實,提升能力作風。深入貫徹干部作風能力提升年活動部署,全面落實鞏固銜接工作推進機制,壓實縣級領導督導責任、鎮黨委政府主體責任、五個振興等有效銜接專項工作組牽頭責任、縣級相關行業部門主管和監管責任、選派駐村單位幫扶責任、縣鞏固銜接辦統籌調度和業務指導責任,為持續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提供了堅強保障。
聚焦動態監測,提升幫扶質效。堅持把防返貧監測幫扶作為鞏固銜接工作重中之重,圍繞“兩不愁三保障”、安全飲水等核心指標,及時掌握轄區農戶狀況,緊密關注重點人群,抓好日常走訪排查,定期開展行業信息篩查比對,常態化做好監測納入工作,因戶因人實施精準幫扶,杜絕出現應納未納和“體外循環”,消除保障風險。
聚焦產業就業,提升群眾收入。充分利用產業獎補政策、農技服務隊伍,落實經營主體聯農帶農,實現產業發展、土地不撂荒和群眾增收“三贏”。同時,持續加強農村勞動力就業情況監測,完善實名制就業臺賬,加大“零就業”家庭幫扶,做到有勞動力的脫貧戶和監測戶至少有1人穩定就業,有發展條件的脫貧戶和監測戶至少有1項穩定增收的產業。重點支持村集體經濟組織和鄉村建設服務公司協同發展,推動實現集體收益和群眾收入“雙增長”。
聚焦四項保障,提升脫貧成色。堅持以“住房、教育、醫療、安全飲水”為核心指標,持續組織開展農戶住房排查,嚴格落實“七長”責任制,逐戶核實脫貧戶及監測對象參加醫療保險和大病保險情況,加強農村供水設施運維監管,確保農戶住房安全有保障、義務教育階段無失學輟學、脫貧人口及監測對象參加城鄉基本醫保100%覆蓋、群眾安全飲水全面達標。
聚焦搬遷后扶,提升融入質量。圍繞“安居、樂業”兩大主題,堅持工作力度不減、標準不降,持續抓好搬遷后扶。針對“兩頭跑”、人口增加導致住房緊張等突出困難和問題,常態化進行情況摸底,落實搬遷群眾就業、就學、就醫、社保、低保等“一站式”服務。同時,積極開展信息推送、職業介紹、勞務輸出、園區帶動等多種形式就業幫扶,確保每個有勞動力、有就業意愿的搬遷家庭至少1人穩定就業。
聚焦重點幫扶,提升發展能力。以1個重點幫扶鎮和15個省級重點幫扶村為主,加快補齊短板,促進均衡發展。完善建立重點鎮幫扶責任體系,全面落實“1名縣級領導聯系、1名科級領導具體包聯指導、1名駐村第一書記或1支駐村工作隊常駐、1名科技特派員服務”的重點幫扶村要求,健全工作機制,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實施實質幫扶。
聚焦項目建設,提升資金績效。認真落實高質量項目建設推進年要求,強化資金項目和資產管理,不定期監督檢查銜接資金使用情況,及時糾正各類突出問題,并對2021年以來銜接資金形成的資產進行摸底、確權、登記、移交,同時嚴格執行銜接資金撥付限時辦結制度,加快涉農整合項目建設進度,夯實運維責任,持續發揮效益。
聚焦人居環境,提升鄉村顏值。堅持常態化、全域化扎實開展環境整治,以“掃干凈、擺整齊、改旱廁、清污淤”專項行動為抓手,動員群眾開展環境清掃、拆除殘垣斷壁、清理黑臭水體、整治亂搭亂建,確保每個村組、每個院落、每個農戶都干凈整潔。建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長效機制,把農戶環境衛生納入新民風積分范疇,引導農戶養成良好衛生習慣。
聚焦共建共治,提升治理效能。堅持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要求,全面排查村級小微權力清單及負面清單、四議兩公開、村務監督等制度落實情況,切實發揮村民自治作用,提升自治水平。全面推進平安建設和普法宣傳,健全完善村級矛盾糾紛調解機構,推動多網融合、一網通辦,持續鞏固“321”基層治理成效。全面提升村級“一約四會”運行質效,規范開展村級道德評議,完善積分制管理,引導群眾自覺抵制大操大辦、高價彩禮、人情攀比、厚葬薄養等不良風氣,形成崇尚文明的良好風尚。
聚焦問題整改,提升工作水平。把問題整改與干部作風能力提升有機結合,促使干部正視工作不足,對標對表、舉一反三,夯實整改責任,落細整改措施,開展全面排查,建立整改臺賬,制定責任清單,確保及時整改到位,堅持實行動態管理,逐項銷號清零,以整改促進工作質效提升、干部作風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