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計香)今年以來,平利縣大貴鎮立足“魅力大貴·農旅新村”發展定位,堅持“五業并舉”,抓實“五小經濟”,建強“五好支部”,實施“五大行動”,把后灣村打造成鄉村美、產業旺、農民富、治理優的“和美后灣”。
五業并舉穩增收。特色產業連片。持續擦亮富硒稻油、富硒林果、富硒茶葉3張名片,形成“千畝茶園、千畝糧油、千畝林果”產業連片格局。社區就業連戶。堅持社區工廠+家庭工坊、鄉建公司+農戶方式,把就業崗位送入農戶家中,實現穩定就業1800余人。龍頭企業聯帶。培育龍頭企業3家,盤活土地300余畝,與200戶群眾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帶動戶均增收3000元以上。種養殖業連體。緊盯畝均效益提升,推廣稻油漁綜合種養,畝均產值達1.5萬元;同步推行稻鰍、稻蝦、稻鴨套養新模式,實現一水多用、一田雙收、一園高效。創意農業連線。建成農耕體驗、林果采摘、觀光打卡連點成線,推動生態經濟化、經濟生態化共興共融。
五小經濟添動力。建造小果園。穩定現有柑橘、枇杷面積,引進碧根果,劃片分園落實承包主體,動員群眾自發栽植,建成20余處四季有果可售的“小果園”。建設小菜園。充分利用庭院空間,引導群眾種植蔬菜瓜果,建成56處四季有菜可供的“小菜園”。建美小花園。依托房前屋后可用邊角地,政府贈種和群眾管護相結合,鼓勵群眾種植特色花卉和生態景觀樹木,建成50余處四季有花可賞“小花園”。建優小作坊。結合茶飲、林果、美食產業,引導群眾發展16家小酒坊、22家小磨坊、26家小膳房,開發“富硒”農產品,建成30余家四季有業可就的“小作坊”。建特小農莊。引導群眾改造18處特色示范院落,發展10家農家樂,打造四季住有宜居的“小農莊”。
五好支部強治理。支部班子好。加強村“兩委”班子自身建設,培育儲備2名后備力量,持續深化與儒林堡、嘉峪寺“三村示范、三聯共建”成效,改建提升黨群服務中心。黨員管理好。聚焦精準管理目標,對80名黨員實行“六色六式”管理,掛牌標識,引導黨員亮身份、作示范;深化支部領辦實事、黨員承諾踐諾,辦實事解難事90余件,黨員個個有責有為。組織生活好。嚴格落實“三會一課”,實施“理論學習+工作實踐”評比模式,每月梳理黨員履職情況,通過黨員大會評比、晾曬,鍛造作風過硬、能力過硬的黨員干部隊伍。制度落實好。常態推行流動黨員聯系管理、無職黨員設崗定責、支部承諾三項機制,實行黨支部+網格小組+黨小組+黨員中心戶四級聯動機制,共建共治共享鄉村治理格局。作用發揮好。深入推進縣委百名人才興村行動,建好用活人才工作室,培養專業技術人才12人、社會和經營管理人才10人,吸引16名人才返鄉創業就業;規范提升黨代表工作室、代表聯絡站,發揮“兩代一委”引領振興作用。
五大行動促和美。四色標識固本行動。深化“四色標識動態管理、線上線下聯動排查、三抓三促全程紀實、雙向測評成果核驗”四項機制,全村505戶常住人口實行動態管理,守牢返貧底線。人居環境整治行動。深化“掃干凈、擺整齊、改旱廁、清污淤”,設立“集中清潔日、黨員執勤崗”,評比清潔戶、整潔戶、示范戶250戶,實施房屋舊改、庭院美化、清亂治亂,村容村貌整體提升。鄉村建設提升行動。依托鄉村振興、水美鄉村項目支撐,提檔村組產業路、休閑活動場所,強化水電路管護,推進公共服務村覆蓋、戶共享。鄉村文化傳承行動。深挖后灣“王氏”及根親文化,建成家風家訓館、鄉賢文化館,依托烙畫文創基地,舉辦“農民豐收節、果品采摘節”等農文旅活動,讓鄉村有形更有魂。文明新風培塑行動。扎實開展文明實踐和志愿服務活動,常態化評選表彰文明家庭、道德模范、身邊好人,用活民風積分管理、善行義舉榜,持續涵養文明鄉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