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沈奕君
為實現農村美麗、農民富裕、產業興旺目標,平利縣始終堅持茶業突破發展不動搖,茶葉種植面積達到25萬畝,帶動10萬余農民種茶務茶,“人均一畝園、戶均一萬元”的實現,成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動能源泉。
務茶是骨子里的自豪
“哇,茶好香,滿屋子都可以聞到!”平利縣茶葉和絞股藍發展中心主任馬云璞在城南茶葉交易市場調研時,親自為遠道而來的游客泡起了茶。“您是懂茶的、更是精通茶藝的,愛茶是來自骨子里的深情!”游客紛紛投來贊賞、羨慕、崇拜的目光。“我與平利茶打了20多年交道了,僅靠品茶就能準確區分茶的出處!”品著茶,馬云璞打開了話匣子。
“平利從茶資源開發應用、試種培育、新品研究,到今天的標準化、規模化種植與推廣將近用了30年的時間。”馬云璞介紹。目前,平利女媧茶可謂是“百花齊放”,在本地原有品種的基礎上,引進龍井43、中茶108、陜茶1號、浙茶173、黃金葉等10余個新品種,自主培育秦瓏、福音、平利1號、平利2號4個新品種,成功開發“平利女媧茶”“平利絞股藍”等縣域品牌,帶動發展“秦楚緣”“金陜紅”“葉葉金花”“賽金磚”“秦瓏”“福音”等企業品牌10余個,研發桂花茶、小青柑、安康福、秦磚漢瓦,絞股藍超微粉、月餅等系列茶飲品、茶食品、保健品和文創產品20余款,全縣2022年產茶1.7萬噸,實現產值18億元。
務茶是很幸福的職業
“看!我的茶園,綠樹成蔭、安全放心,我的茶樹,蓬面齊整、方便采收,一條蜿蜒盤旋的產業路直鋪我的加工廠,夠美吧!而且每天都有10余個產業工人在我這里務工,每人每天能掙130元至150元呢!”平利縣中皇山女媧茶業有限公司負責人蔣正貴向項目驗收組成員洋洋得意地“炫耀”,喜悅之情、滿足之意,溢于言表。
平利縣制定出臺富硒茶產業提質增效獎扶辦法,大力推進“企業(合作社)+園區+農戶”經營模式,鼓勵茶企帶領茶農按照夏季茶園管護要求,搶抓時節,扎實開展修枝剪梢、除草松土、增施夏肥等管護工作,讓茶樹得到充分休養,促使新芽多發、齊發、壯發,為夏秋茶產能提升積蓄力量。
據悉,目前全縣已完成提質增效茶園15萬畝,新增就業崗位1200余個,帶動2.5萬余人就近就業,8條夏秋茶生產線已全力運轉,預計提升夏秋茶產能1000噸。
務茶是新農人的樂園
“這是我們的原生態茶園,我們公司線上線下銷售的茶就來自這片茶山。”平利縣長安一品香茶葉有限公司負責人胡學琴將她的電商直播間搬進自家茶園,搖身一變“采茶姑娘”。
胡學琴說,前些年一直都是在實體店賣茶,生意還算可以,但受疫情影響,線下茶葉店慢慢蕭條,茶產品壓在倉庫,產業工人的工資都發不了,急得寢食難安。2021年,開通了抖音賬號,拍些采茶、制茶的小視頻。2022年,開始在抖音里做直播銷售,胡學琴從剛開始磕磕巴巴的“平普話”到現在已經練就出一口干凈流利的“標普”,收獲8.8萬余粉絲。在胡學琴的帶領下,一品香公司的銷售團隊在網上銷售自家茶葉5噸、同行茶葉13.5噸,網上銷售額達到730余萬元。
近年來,該縣依托茶葉首位產業和企業電商平臺優勢,深耕電商人才培育、倉儲物流建立、產品供銷打造三大體系,培育農村創業就業孵化基地10余個,發展茶葉電商企業200余家,組建專業營銷團隊10余支,建設茶葉冷藏庫21個,儲存能力5500余噸,茶產品線上交易額達2.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