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為這個地方的村民去著想,要為這兒的發展去謀思路,我來了,就是石泉人了。”說這話的人叫邱衛東,航空工業西安航空制動科技有限公司熱表處理廠生產管理室主任。
2021年8月,航空工業制動選派公司“勞動模范”邱衛東到石泉縣熨斗鎮擔任駐村第一書記,開展鄉村振興幫扶工作,代表公司履行央企社會責任。之前因為公司組織活動,邱衛東曾來過石泉一次,也就是那一次,石泉的山清水秀、淳樸民風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一次的到來,讓他覺得更加親切與親近,他也暗下決心,絕不辜負公司的期望和群眾的期盼。走村入戶拉家常,情真意切暖人心,熱情的邱衛東憑借自己不怕困難、敢于擔當、苦干實干的精神和實際行動,僅用半個月時間就贏得了同事和群眾的認可。
農村“小白” ,來之前做了很多準備
從平原到山區,從車間到田野,從來沒有在農村工作過的邱衛東,在得知組織選派他到陜南擔任第一書記后,既激動又忐忑,向來做事有計劃的他,在來之前做了很多準備,從陜南風俗習慣到農村常用農業技術等內容都提前進行了熟悉。
當做足了“功課”的邱衛東在正兒八經投入實戰的時候,腦子也懵了,這么大的村,邊界在哪?有多少戶人?這些人家都住在哪?被這些問題“困擾”的邱衛東在簡單安頓好行李之后,立馬投入到工作中,到田間地頭查看產業發展情況、走訪入戶收集聽取群眾意見、與大爺大娘拉家常,慢慢進入角色的邱衛東如今能樣樣兼顧,疫情防控、防汛防滑、防電信詐騙等等,從農村“小白”到如今談吐間都帶著農村大白話,很快融入了熨斗大家庭。
老輩子,不要拿我當外人
“老輩子,不要拿我當外人”,新來的邱書記說著蹩腳的熨斗話,成了村民茶余飯后的“笑談”。
汛期道路不暢,邱衛東第一時間到現場疏導群眾,提醒群眾遠離隱患點;暴雨威脅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邱衛東第一時間趕去轉移群眾;被轉移到安全地帶的群眾吃飯睡覺不適應,邱衛東都一一掛念在心,想盡辦法減少群眾的不適應。他的耐心和細致也感染著群眾,他們勸邱書記歇一歇,邱書記卻一直告訴他們,不要拿他當外人。
“我以為邱書記從省城來的,面對農村工作,剛開始肯定不知道怎么上手,沒想到,他真沒把自己當外人。”先聯村黨支部書記易國三打趣地說。
8月25日,熨斗鎮劉家灣村54名學生領取到了新書包、行李箱等開學禮物,這些物資都是邱衛東積極聯系愛心企業興平市宏風機械廠,為孩子們爭取到的。捐贈活動當天,看到孩子們的笑容,邱衛東說:“城市的學生和農村的學生各方面條件還是有差距,需要多給孩子們一些鼓勵,讓他們不要有后顧之憂,好好去學習,能支持多少我們就盡全力支持多少。”
成績單“飄紅” 給自己表現打分“不及格”
在企業工作多年的邱衛東有著豐富的工作經驗,他的小本本上擬定著月計劃、周安排、日完成的情況,習慣用績效來考核工作的邱衛東常常會根據自己的工作目標、工作完成情況、后期成效為自己綜合“考評”。近半個月的駐村工作,邱衛東為自己的表現打出了不及格的分數,農村工作不熟,情況了解不夠,開展工作缺乏方法...這些都是邱衛東為自己提出的“扣分項”。
被自己否定的邱衛東堅信,人總會在批評與自我批評中成長,他并沒有因此氣餒,什么不懂就去學什么,什么不會就去做什么,白天走訪入戶,向同事請教工作方式方法,晚上挑燈夜讀,學習政策理論知識,在企業車間里的倔勁兒,被邱衛東帶到了村上。“身為黨員、作為第一書記,我自己不當好表率,怎么能帶領好同事和群眾跟我一起干事創業呢。”也正憑借著這股倔勁兒,讓邱衛東很快就適應了農村工作節奏,工作也慢慢步入了正軌。
這兒就是我的家
來到熨斗,邱衛東最大的感慨就是緣分,他從熨斗百姓眼中看到了清澈,從熨斗山水間看見了美麗,從熨斗建筑上感悟到了歷史,越來越多的情愫讓他覺得,這里不僅僅是一段工作經歷這么簡單,如此深厚的緣分,這里也是我的家。
一個家要過好,物質是基礎,環境是外貌,家風是內涵,幾者缺一不可。在邱衛東心里,物質基礎是第一步,通過一段時間的走訪摸底,邱衛東心中已經有了鄉村發展的初步藍圖。“要建設美麗鄉村,產業興旺是基礎,通過村內產業大戶、致富帶頭人發展優勢特色產業,推動農旅融合,解決村民務工和產業發展不穩定的問題。同時,也要深入推進新民風建設,激發群眾內生動力,引導村民樹立“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社會風尚,大家齊心協力,共同建設美麗鄉村。”邱衛東信心滿滿地說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