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初秋,陜南多雨。9月下旬的一天,正逢周末,雨后天晴,陜西省安康市石泉縣發改局干部余濤,駕車來到石泉縣北部最偏僻的深山里。他想看看過去幾年村里招商引資項目的生產經營情況,看看村里洪澇救災情況。
2021年3月,余濤卸任石泉縣火地溝村第一書記,回到石泉縣發改局擔任項目儲備股股長。駐村扶貧五年,人走了,心卻留在村里,他經常兩頭跑。
過去五年,余濤帶領村民新建移民搬遷安置點、16.8公里產業路、3座便民橋、6處飲水工程,累計完成投資1600余萬元。火地溝村的基礎設施、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明顯改善。村上產業發展也初步形成“22311”格局:發展2500畝核桃,20萬袋食用菌,300畝烤煙,100畝李子,100畝黃花,實現了中長期產業貧困戶全覆蓋、村民全帶動。
余濤先后被評為“優秀第一書記”“五好一線黨員”“安康市社會扶貧先進個人”等。
目前,畜禽養殖是火地溝村的短板。如何把豐富的林草資源、獨特的山泉氧吧轉化為經濟資產,是余濤一直努力的方向。
2020年,他策劃項目,四處招商,終于聯系上西安一位投資商。余濤多次領著投資商看生態環境,感受村風民情,說發展優勢。最后,一家企業落地火地溝村,開展原生態畜禽養殖。余濤干勁十足,四處奔波,辦理環保、用地各項手續,協調流轉土地和基建規劃等。
火地溝生態畜禽養殖基地建設項目于2021年4月開工建設,彼時余濤已被調回原單位上班,卸任火地溝村第一書記。“我引進的項目,我就要跟蹤服務到底”,余濤想繼續為項目盡力。
項目進展順利,開局良好,目前已建成總面積4000平方米的養殖廠房,養殖關中黑豬1000多頭,養殖蘆花雞10000只,完成投資過千萬。公司與農戶簽訂“寄養”協議,由企業提供仔豬和雞苗,農戶按照原生態要求進行分散養殖,企業統一回收,至少帶動50個農戶加盟和30多村民就地就業。
余濤說:“我要做的工作還很多,后續的服務協調將持續跟進。因為我有村企兩頭熟的優勢,更有為雙方服務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