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張坤 董長松
石泉縣城關鎮地處秦巴腹地,漢水之濱,總面積235平方公里,轄37個村(社區),常住人口8.07萬人。今年以來,我們聚焦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以黨建引領促產業發展,引能人、強產業、集群發展,成為鄉村振興有力“支撐點”。
深化“三聯”共建,強組織融合發展,以支部聯建為核心、產業聯盟為路徑、資源聯享為目的,聚焦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著力提升推行“三聯”工作機制的精準度,優化基層資源配置,以政治功能增強產業發展合力。按照“城帶鄉、大帶小、強帶弱”的原則,定期開展聯合主題黨日、現場觀摩交流、志愿服務活動,將全鎮4個城市社區、8個轉型社區、3個搬遷安置社區同全鎮22個村聯系幫扶,共同確定發展思路,找準發展重點,明確聯建工作任務,建立幫扶供求清單,形成支部聯建、協同發展的良好格局,聚力打造漢江、饒峰河沿線一二三產融合發展高質量示范帶。
突出智力幫扶,引能人壯大產業。大力實施“歸雁工程”,將智力幫扶作為幫扶措施的首要資源,讓昔日的“候鳥”成為鄉村振興的“排頭兵”。推行“支部+能人+大戶+項目”的發展模式,實行黨支部聯系能人的方式,鼓勵支持能人返鄉、創業,借力能人優勢資源與人脈,牽頭發展產業,壯大集體經濟,增加農戶收入。同時積極搭建鄉土人才培育平臺,鼓勵支持在外務工能人、退伍軍人、高校畢業生返鄉創業就業,進入村(社區)班子,通過創辦領辦企業、建設農業園區、投資入股園區建設等擔任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參與到鎮域產業發展中,真正做到讓有為者“有位”,不斷助力村(社區)集體經濟壯大良性發展。
整合資源優勢,聚合力協同發展。聚力“三縣”定位,深挖各村(社區)優勢資源稟賦,策劃包裝項目,因地制宜打造協同發展之路。城區以老街漢江古城為軸線,優化旅游資源配置,做大做強旅游服務,打造現代旅游觀光服務中心;楊柳社區依托城郊區位和秦巴風情園旅游資源優勢,建設魯家溝特色林果產業園,培育發展民宿美食、生態農業、鄉村工坊、休閑體驗、研學培訓等業態;絲銀壩村緊扣蔬菜園區、草池灣良好生態環境,規劃建設草池灣田園綜合體,打造農旅觀光新業態;雙喜、元嶺村依托林地資源優勢,引入鄉賢能人投資林果產業,打造萬畝蜂糖李產業園,形成陜南最大蜂糖李林果產業集群。同時“點面結合”同步發展,在有條件區域,培育個體經營,發展家庭農場,塑造農業品牌,走“支部+企業+合作社”的模式,將本土企業與集體經濟、個體企業放在同一產業鏈條,構建“訂單+農戶+產品”的產出模式,形成農業循環合力發展“大經濟”。
2022年以來,城關鎮直接引進創業能人、大戶、社會賢達60余人,吸納21名產業大戶和能人進入“兩委”班子,由能人商定產業項目30余個,簽訂訂單種植3000余份。培育市級現代農業園區1個、龍頭企業5個,家庭農場280個,為增加農民收入、構建城關經濟高質量發展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