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孟少猛)在6月15日召開的全省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培訓班(第二期)暨現場推進會上,石泉縣進行了經驗交流發言,這是對石泉鞏固提升文明城市創建工作的高度肯定和認可。
自2020年成功創建為省級文明縣城以來,該縣堅決摒棄“牌子到手、創建到頭”的思想,持之以恒抓鞏固提升、促深化拓展,全面展現省級文明縣城新風采。堅持周巡查、月通報、季點評督查制度,運用“三色單”、通報約談、媒體曝光等方式,扎實推進創建工作向縱深開展。優化完善縣級領導劃片包干責任機制,壓實19個行業部門、14個網格區、83個創建責任區的工作責任,不斷凝聚起全社會共建共治共享、同心同德同向的文明力量。
為實現“建得好”目標,石泉縣積極向上爭取項目資金10.5億元用于完善基礎設施,改造縣城主次干道15公里,改造老舊小區22個,修建無障礙通道33處,新增地下停車位1.2萬個。同時充分吸納社會資本投資房產開發、旅游康養、棚戶區改造等項目39個。
為實現“管得好”目標,石泉縣充分運用城市管理“721”工作法,全面推進市容市貌、交通秩序、建設工地、居住小區等八個“精細化”管理措施和網格化、數字化、清單化管理機制,積極推行“社區+樓院長+網格長+志愿者”的治理模式,以良法善治推進現代城市治理精細化。
為實現“服務好”目標,石泉縣以縣委書記民情“三本賬”制度和縣長營商環境“三本賬”工作為抓手,認真辦好民生實事,確保市場主體和群眾辦事一路順暢。同時,以新時代文明實踐為抓手,規范運行志愿服務項目24個,在服務群眾中教育引導群眾。
此外,石泉縣以文化塑造文明城市之魂,常態化演出“絲路之源·十美石泉”情景劇、漢調二黃非遺展演等,常態化開展文藝演出進景區、進街區、進園區活動,用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培育城市文化氣質。注重城市風貌塑造和歷史文化傳承,積極打造明清古街、金蠶小鎮、后柳水鄉等城市地標,做靚叫響“鎏金銅蠶·絲路之源”“鬼谷子故里·智慧之鄉”兩大文化名片和“秦巴山水·石泉十美”旅游名片,力促文旅深度融合,不斷提升石泉美譽度和知名度。
下一步,石泉縣將整合各類創建資源,激活各類保障要素,全面建設全國“兩山”示范縣、全國文化旅游名縣、西北生態經濟強縣,打造更高水平的“宜居、宜業、宜游”新石泉,以豐厚的發展成果促進文明縣城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