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黃慧慧
4月3日,在石泉縣城關鎮絲銀壩村的預制菜產業基地,工人們正在大棚里熟練地挖穴、下苗、培土,將一株株蔬菜苗移栽到肥沃的土壤里,而剛剛采摘的羊肚菌將被運到預制菜加工企業,再經過流水線“洗禮”成預制料理包,然后出現在各種各樣的就餐場景里。
絲銀壩村探索出“預制菜加工龍頭企業+村集體經濟合作社+種植企業+農戶”的發展模式,按照統一訂單種植、統一品種技術、統一田間管理、統一集中收購的方式,組織種植企業、村集體經濟合作社、農戶三方參與訂單生產。2022年,該村種植紫皮長茄320畝、辣椒50畝、貝貝瓜50畝、羊肚菌400畝,帶動群眾務工160余人,產業基地年總產值達1200余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達60萬元。
城關鎮黨委書記何毅告訴記者,在絲銀壩村的示范帶動下,全鎮發展各類訂單蔬菜達6000畝,持續為及食雨、自嗨鍋、正興、柏盛等園區預制菜企業提供優質原材料,實現全鎮農戶持續增收。
2022年7月,石泉縣將首位產業由富硒食品加工變為富硒食品預制菜,獲得陜西省發改委的批準。同年7月28日,中國·石泉富硒食品(預制菜)產業園在石泉經開區揭牌。近年來,石泉縣按照聚力打造“全國富硒食品產業強縣、西北預制菜之鄉”發展定位,加快構建從“田野”到“餐桌”的預制菜全產業鏈,成功打造富硒食品預制菜首位產業。
自嗨鍋西北生產基地便是落戶園區的企業之一。清明時節,加工車間內一片繁忙景象,剛剛收購的食材通過清洗、加工、制熟、冷凍、包裝、物流等一系列流程,不一會的功夫,一份份香氣撲鼻的煲仔飯、麻辣鮮香的火鍋、營養美味的雞湯面等各種預制菜產品就做好了,等待著被送入全國各大商超。
一袋米、一包菜、幾包料、一瓶水......坐等15分鐘,便可享用美食佳肴。公司負責人段復興介紹,基地共購置建設預制菜生產線230條,其中包含常溫料理包生產線、速凍料理包生產線、蛋類食品加工生產線、FD凍干菜生產線、全自動智能倉儲物流生產線,以滿足全國各地對預制菜產品的需求。
該基地去年年產值達6700萬元,解決石泉縣勞動力就業1200人次。同時,借助當地生態富硒資源優勢,自嗨鍋已將石泉飲食特色逐步嵌入各類常溫料理包內,受到了消費者的一致好評及認可。
“小菜盤”連著“小農戶”,對接“大市場”。黃花菜作為平日里司空見慣的家常菜,被加工成預制菜產品后,在菲律賓、越南、泰國、印度尼西亞、美國、加拿大等國家變成了搶手貨。位于園區的安康正興有機綠色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以干制黃花菜和清水黃花菜兩種產品為主,已經搭建起基地種植、生產加工、研發銷售、對外貿易的全產業鏈,目前年產值9000萬元,年出口創匯600萬美元。
“除了每月3000多元的工資以外,自家種植的黃花菜賣到公司又多了一份收入。”在園區務工兩年多的村民楊白霞高興地說。該公司通過“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企業+專家指導+種植基地+訂單”等合作方式,累計帶動全市四縣一區種植黃花菜3萬余畝,帶動種植戶6000余戶,農戶畝產收益可達8000元。
目前,石泉縣富硒食品產業園已扶持壯大龍頭企業28家,開發了蔬菜料理包、魔芋、黃花菜、桑蠶4大系列富硒食品(預制菜)體系,構建起了富硒食品(預制菜)龍頭企業矩陣。2022年,富硒食品(預制菜)產業實現產值54.6億元,占全縣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35%。
為進一步促進富硒食品產業鏈延鏈補鏈強鏈,今年1月4日,位于安康中心城區金州路的“石泉食美”小碗菜安康旗艦店正式開業,標志著深鯊集團與石泉縣簽訂的“石泉食美”小碗菜全國連鎖項目協議正式投用。
該項目總投資3.5億元,計劃在全國100個城市開1000家連鎖門店,在石泉經開區配套建設5萬平方米加工廠,增加產業項目10個,帶動全縣種植業發展,與地方政府一起構建專業化營銷體系和“龍頭企業+社區工廠(食材工坊)+種植基地”生產體系,共同打造百億級富硒產業鏈條。
“下一步,我們將立足縣域生態和富硒資源稟賦,營造良好的招商引資環境,為預制菜產業發展耕織沃土,搶抓預制菜產業發展機遇,將‘硒資源變硒產業’,走出‘富民強縣’高質量發展的鄉村振興路。”石泉縣委副書記、縣長梁鴻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