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胡志遠
今年以來,石泉縣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統領,堅持規劃引領,突出融合發展,強化要素保障,多措并舉建設漢江沿岸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下好統籌規劃“先手棋”。“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好的規劃是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路線圖和施工圖。石泉縣堅持系統謀劃,把實用性村莊建設規劃與城鄉建設、產業發展、環境保護等規劃相結合,緊密結合資源稟賦、產業特色、山水田園等村情實際,切實做到規劃一張圖、建設一盤棋,實現“生產、生活、生意、生態”四生同頻共振。
盛夏時節,沿漢江而下,遠山,蒼翠欲滴;江水,碧波蕩漾;建筑,錯落有致;街道,干凈整潔......走進喜河集鎮,路旁兩邊的房屋經過統一規劃,精心設計,一排排具有鄉村風情的特色建筑呈現眼前,讓人忍不住駐足流連,街道旁、漢江邊、廣場上,時不時有游客停下拍照打卡,記錄小鎮風情。
據悉,石泉縣今年將按照“隨形就勢、就地取材、彰顯文化、回歸自然”理念,圍繞G541、G210沿線、景區周邊、沿江集鎮為重點,扎實開展18個宜居宜業和美鄉村試點建設,著力打造看得見山、望得到水、記得住鄉愁的鄉村典范,使農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的要求。
奏響融合發展“交響曲”。隨著旅游市場持續火爆,鄉村游、自駕游、周邊游成為旅游主力,山水體驗、休閑觀光、農耕體驗成為文旅市場選擇新熱點。今年以來,中池鎮緊盯市場風口,積極搶抓機遇,沿池河流域打造堰坪村竹林燒烤、筷子鋪村吊罐燒烤、茶里村吊橋燒烤營地,吸引著來自四面八方的游客打卡游玩,每到周末游人如織、絡繹不絕,大家縱情山水,享受美食,欣賞美景,體驗田園生活,一幅以農促旅、以旅興農、農旅融合的鄉村發展新畫卷正徐徐展開。隨著鄉村旅游的持續火爆,也拉動了消費提振和農特產品銷售。
石泉縣將圍繞草池灣田園綜合體、漢江宿集、隱居鄉里等新業態引入,積極帶動“一城五鎮十村百戶”核心區域群眾開展村民自建行動,推動鄉村基礎設施和村容村貌提升。按照宜旅則旅、宜農則農、農旅融合思路,積極打造10個農旅融合示范村,培育發展民宿38戶、農家樂57戶、五美庭院1230戶,持續推動鄉村生態美、村容美、庭院美三美互融。
打好要素聚集“組合拳”。今年以來,石泉縣堅持高位推動、強化資金投入、破解要素難題,扎實開展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成立縣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領導小組,建立縣級領導包抓和五大振興牽頭部門聯村指導機制,采取常態督查、觀摩評比、適時通報、年終考核等措施,推動各項工作高效運轉。按照“渠道不亂、用途不變、捆綁使用、各計其功”原則,建立政府獎補引導、農村集體和農民投入相結合、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的多渠道投入機制,今年安排項目36個、整合資金6200余萬元,集中用于18個試點村建設。及時打通人才堵點,柔性引入專家學者72人、緊缺型人才30人、鄉建人才562人,為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提供智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