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柏林海 李全瑩 賈仕春
在石泉縣兩河鎮火地溝村,有人用十多年的時間,在村干部和人大代表的雙崗上,書寫了一段不平凡的歷程。他就是火地溝村黨支部書記、兩河鎮第十八屆至二十屆人大代表侯明華。
2011年,侯明華放棄了在大城市工作的機會,來到了火地溝村。火地溝村地處山區,由原來的柏木村、火地溝村兩村合并而來,是傳統種植和養殖大村。合并后一個巨大的難題就擺在了眼前,兩村不僅缺乏相連的產業路導致交通不便、農產品運輸成本高,更存在村民思想“兩張皮”的現實困境,嚴重制約了產業發展。
為了讓合并村群眾統一思想“抱團發展”,侯明華一心想把通村的產業路建成。于是他挨家挨戶收集意見,規劃路線,給需要占田地的群眾做思想工作,多次組織召開小組會、村民代表大會,帶領村民拓寬路基,通過群策群力,歷時一年多完成了2公里的產業路建設,將原來的養殖場、烤煙田串聯成網,打通了農產品出村的“最后一公里”。如今,村里的黑豬肉、土雞肉、土雞蛋等產品遠銷西安等城市商超。
烤煙是火地溝村的傳統產業,但長期以來存在技術落后、規模分散、效益不穩等問題。侯明華深入調研,提出“擴大面積、提升產量”思路。他邀請縣煙草公司專家駐村指導,推廣標準化種植技術。
石政高原先是貧困戶,為了鼓勵他發展烤煙,侯明華邀請技術人員為他提供全過程“保姆式”服務,他家的烤煙也由20畝擴大到現在的70畝,順利脫貧致富。經過多年發展,火地溝村的烤煙種植面積從原來的180畝擴大到現在的400余畝,產值達200萬元,帶動10余戶煙農戶均增收3萬元。
基層是落實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根基所在,更是貼近群眾生活、反映群眾意愿、維護群眾權益的鮮活場所。作為鎮人大代表,侯明華一直堅持“老百姓的事,無論多小,都是大事。”作為片區人大代表聯絡站的負責人,侯明華堅持“代表進站聽民聲,服務群眾零距離。”他推動片區人大代表聯絡站每月固定開展“代表接待日”活動,累計收集群眾意見建議50余條。針對村民強烈反映的人口集中區沒有路燈、群眾夜間出行存在安全隱患等問題,他形成專題建議提交鎮人大主席團,得到了高度重視。群眾夜間通行條件提升工程項目入選兩河鎮2023年民生實事項目,在兩河鎮第二十屆人代會第四次會議上全票通過,項目完工后,群眾一致稱贊。近三年來,他推動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20余件,被村民稱為“貼心代表”。
初心如磐,腳步不停。這些年,侯明華的身影總是活躍在田間地頭。他用雙腳丈量民情,用實干破解難題,將人大代表履職與鄉村振興事業緊密結合,在聯通產業發展道路上彰顯擔當,在烤煙田壟間書寫富民答卷,在人大代表聯絡站里傳遞民生溫度,以實際行動書寫“人民選我當代表,我當代表為人民”的履職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