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王賢卓)清明過后,石泉縣熨斗鎮沙灣村的茄子種植基地內,數十名村干部和群眾三五成群分散在田間地頭,分苗、打窩、栽苗、覆土,田間地頭翻涌著春耕熱浪。
“紫長茄子株型高大、枝繁葉茂,生長旺盛,因此栽植規格為單行栽植,且行距、株距、移栽深度都要適宜。”訂單蔬菜種植基地里,鎮農業農村服務中心主任張先春正為村干部和群眾講解種植技術要點。
“前期我們已經完成施底肥和鋪地膜,這兩天正好栽種茄子苗。這種訂單模式最大的優勢就是不用擔心茄子賣不出去,村集體也能專注于把質量提升、產量提高。”沙灣村黨支部書記張守軍笑著說道。
富水河兩岸土地平坦連片、水源充足,是發展蔬菜產業的天然沃土。據了解,今年位于富水河兩岸的沙灣村、茨林村與縣內農業龍頭企業簽訂訂單協議,企業提供優質種苗、技術指導并保價收購,村集體合作社統籌流轉100畝土地建設紫長茄子標準化種植區,吸納村民以土地、勞動力入股,通過統一規劃、統一種植、統一銷售,積極推動蔬菜產業規模化、標準化發展,實現了集體經濟與群眾增收的雙贏。
“每天務工工資120元,一個月能掙兩三千元,土地流轉費每畝500元,加上年底分紅,一年能掙萬元以上咧。”正在移栽幼苗的沙灣村民黃大哥算起賬。
從“提籃叫賣”到“訂單直銷”,從“零散種植”到“產業集群”。近年來,熨斗鎮圍繞“一河、兩帶、四村、八區”規劃,在先聯村、茨林村、沙灣村、劉家灣村富水河沿線地區,重點發展訂單蔬菜,帶動富水河沿線區域富硒菜產業發展,著力打造富水河沿線富硒菜產業示范園,力爭用土地流轉激活沉睡資源,讓訂單農業消解市場風險,促進農民增收致富、壯大村集體經濟、提升農業綜合效益,推動傳統農業向高效現代農業轉型,走出了一條產銷銜接、三產融合的振興新路徑?。截至目前,該鎮發展集中連片訂單蔬菜種植基地400余畝,與縣級龍頭企業搭建“產供銷”一體化平臺,實現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雙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