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華榮艷 梁磊
一邊是優質產品積壓,一邊是市場需求,消費扶貧最重要的就是打破壁壘,構建消費和產品的匹配,旬陽縣林業局做出的探索是,在穩步推進扶貧產品原料基地建設的基礎上,積極搭建營銷平臺、采取精準措施,拓寬銷售渠道促增收。全年通過各級媒體推介、發送過境短信,印制宣傳彩頁,線上、線下“雙線”發力和系統職工“以購代捐”“已買帶幫”等各種形式,打通消費扶貧“最后一公里”,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
鼠標一響,黃金萬兩。對于旬陽秦山旬水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負責人梅偉來說,帶領當地農戶把農產品秒變現變得異常輕松。
這不,霜降后的初冬,正值旬陽拐棗飄香季,金寨鎮譚家院社區電商站點里,直播的、送貨的、分揀的、裝箱的,一箱箱經過仔細篩選的神奇野果將從這里發往全國各地。梅偉摸索出的這套由線上自營店鋪銷售、線下客商銷售模式,將收購來的優質野生拐棗,利用拼多多、淘寶、一畝田等電商門戶,讓原本用來土法釀酒的拐棗以“鮮果”的身份走出大山。從10月30日開始,通過網絡銷售發貨24000余件,通過線下給湖北一酒廠直供20000余斤,共計銷售15萬余斤,助農增收23萬余元。
“拐棗作為全縣特色林產品,林業局在前期宣傳推介和包裝策劃上狠下功夫,特別是免費印制的5萬份宣傳冊反響很大,很多人來電咨詢,我們現在不但要將我們的鮮果賣出去,最主要還要讓我們的拐棗酒、飲料、醋等系列產品一起走出去。”梅偉說。
早在4月2日,縣林業局便承辦“生態富民·抗疫助農——旬陽縣林特產品直播銷售”活動,副縣長任加兵做客直播間,通過京東網直播“帶貨”為林旬陽特產品代言,當日銷售額達10萬元,并且連續多日累計銷售額達22余萬元,銷售區域以北京、上海、廣東一線大城市為主。通過“直播+助農+扶貧”的新模式為疫情后的林業經濟發展首度迎來春天。
“這拐棗醋咋賣的,早聽說了今天就遇見了,給拿這個5斤裝的。”“這個魔芋干不同味道的各來一袋。”……10月17日,縣林業局會同雙河鎮人民政府精心組織8家企業10余類特色農產品走進省林業局機關家屬大院,種類豐富、品質上乘的天然綠色無污染“山貨”深受大家喜愛。拐棗酒、拐棗醋、魔芋干等系列扶貧產品現場銷售火爆,省局主要領導、系統干部職工踴躍帶頭愛心認購,并為農產品傾情“代言”,活動現場消費2萬余元。
10月21日,在雙河鎮政府開展的消費扶貧活動日,林業局組織系統職工踴躍參加,積極購買所包聯村貧困戶農副產品,僅當日累計購買扶貧產品3.2萬余元。
11月13日,在旬陽縣紅軍鎮豐積社區郭家灣紅仁核桃產業園里,200畝美國紅仁核桃秋冬建園工作正如火如荼地進行。
“栽前對核桃苗定干60至70公分,有傷根的修去傷根,然后施入底肥,用細土拌勻,回填表土至坑的一半,放入苗木,再回填土輕提苗,讓根系舒展。”縣林業局正高級工程師向甲斌邊講解邊示范操作栽植技術要點。
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縣林業局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全力做好相關扶貧產品認證,穩步推進扶貧產品原料基地建設,以開展扶貧產品推介營銷活動為主要任務,大力開展消費扶貧行動。今年以來,共籌措項目資金600萬元,采購化肥2000余噸。
組織專業隊施工,實行領導劃片包干督導、單位股室聯鎮包抓、技術干部跟班作業的推進方式,實施特色經濟林撫育施肥5萬畝,惠及56個貧困村7975戶貧困戶,秋冬季,再次籌措資金360萬元,采購專用肥1800噸,實施了提質增效3萬畝。與此同時,搶抓造林時機,實施了以拐棗、紅仁核桃、黃桃等建園工作,全年累計發展特色經濟林基地14.1萬畝,為全縣貧困戶發展生態扶貧產業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