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張兆群
春節臨近,年味漸濃。在冬日暖陽的照耀下,筆者走進旬陽縣石門鎮白廟村,一路向前,晾臘肉、打米粿、包粽子、做豆腐……看到家家戶戶都在忙著備年貨、迎春節,而在白廟村香菇種植基地里,技術員辛書欽一家卻在忙著采摘香菇。
辛書欽一家來自食用菌種植大縣河南省南陽市西峽縣,2019年辛書欽被旬陽縣智樺生態農業合作社聘請到白廟村擔任食用菌技術員。兩年多的時間里,辛書欽不僅負責白廟基地附近5個村50多戶菌農共計80多萬袋食用菌的技術指導,自己也種了30萬袋食用菌。由于菌農多、種植量大,辛書欽自己忙不過來時,便叫家里的妻兒老小都過來幫忙。
常年在外務工的辛書欽,往年這個時候已回河南老家忙著置辦年貨、張羅過年,但今年這個時候,辛書欽一家還在種植基地忙碌著。面對復雜的疫情形勢,辛書欽一家人早已商量好,做好了“就地過年”的準備。時下正是采菇的旺季,辛書欽和妻子、兒子每天一大早就在大棚里采摘香菇,每天上萬斤的產量,讓他們既忙碌又高興。
“今年一家人就留在旬陽過年了。去年疫情原因沒有回家,今年本打算早點回家走親串門,和親戚朋友團聚一下,但眼下有疫情,也是采菇的旺季,需要我在這里安心指導菌農。”辛書欽說,就是感覺挺對不起兒媳的,一年多都沒見到自己的父母了,尤其是兒媳的父親患有糖尿病,最近還在住院。等過完年疫情好點兒了,再讓兒子帶上兒媳和孫子回去好好孝敬他們。
為彌補辛書欽一家不能回老家過年團聚的遺憾,旬陽縣當地政府和公司為他們送去了生活用品和新春祝福,讓他們安心工作、溫暖過年。面對政府和企業的關懷,辛書欽一家人心里暖暖的。
據悉,旬陽縣智樺生態農業合作社隸屬旬陽縣國樺農林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總部位于旬陽縣神河鎮金河口社區,是食用菌生產為主的現代化農業園區,已在神河鎮和周邊的石門鎮共建立4個食用菌種植基地,2019年被認定為市級就業扶貧基地,現有固定員工30多人,季節性用工160多人。
連日來,該基地嚴格做好疫情防控措施和省外員工的勸留。據統計有6名技術員是省外人員,都自愿留下來過年。“我們非常感謝這些外地員工對我們的支持,不僅解決了安全問題,還保證了我們年后用工的穩定。”旬陽縣國樺農林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周智國說,對不返鄉過年的員工,公司采取發放年貨大禮包、執行節假日工資標準、疫情形勢轉好后安排員工調休等一系列暖心措施。
“您好,我是吉家莊社區的武善同,我想請問一下2020年的交通補貼不能按時申報怎么辦?”1月26日,旬陽縣吉家莊社區外出務工人員武善同從山西臨汾打來電話咨詢包幫干部。“當前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為確保個人及他人疫情期間的安全,我們倡導外出務工人員‘就地過年’,交通補貼申領延長到2021年底,也可以安裝‘秦云就業’小程序,自己在手機上申請。”包幫干部耐心解答。
聽完告知的情況,留在山西過年的武善同安心了,“好好!這樣我就不著急了,特殊時期不來回跑,也不用隔離,明年還能按時上工,不僅安全,還能多掙點錢咧,等到安全了,我把錢和‘安康’一塊兒帶回家。”電話那頭,武善同幽默地說。
作為陜西省農民工輸出大縣,旬陽縣常年外出務工人數達10萬余人。面對春節期間大量務工人員返鄉聚集感染風險增大等問題,外出務工人員究竟是回家過年還是留在務工地,讓大家忐忑不安。
“自中省七部門部署開展‘迎新春送溫暖、穩崗留工’專項行動以來,旬陽縣出暖招、實招,及時向外出務工人員發出春節慰問信,舉行‘迎新春送溫暖、穩崗留工’慰問活動,在全縣范圍內集中開展‘大摸底、大招工、大宣傳、大走訪、大幫扶’五大就業援助行動等。”旬陽縣人社局局長曾勝昔介紹說,同時人社部門聯合相關部門開展“秦云就業”網絡招聘送崗位、線上培訓送技能,對本地企業加強了穩崗政策宣傳,落實以工代訓、一次性求職補貼、權益保護,支持在本地的創業就業等一系列公共就業服務,助力企業安心留人,引導務工人員安心就業、舒心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