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許名山)日前,走進旬陽縣各個種煙鎮,煙田里人頭攢動,煙農搶抓農時,掀起“春耕備耕”熱潮。
在金寨鎮張河村漂浮育苗工場,11個育苗中棚一字兒排開,棚內苗池如新、水平如鏡;棚外場地旁基質堆積如山,托盤整齊擺放,消毒液準備就緒,潤民煙農合作社的工人們精神抖擻,各就各位。只見電源輕輕合上,自動裝盤機飛快轉動起來,在工人們和自動裝盤機的共同合作下,拌料、上料、裝盤、播種、裂解、覆土等流水線作業有條不紊進行著。不一會兒,一個個育苗托盤被“請進”育苗中棚,整齊有序“漂浮”在水中,靜待生根、發芽,長出茁壯煙苗。
據了解,今年全縣兩段育苗工作于2月20日全面結束,共育苗253處、6183床;4處漂浮育苗也在3月2日前全面結束。兩種育苗方式完全可滿足2021年烤煙大田用苗需求。
在金寨鎮譚家院社區六組,45歲的煙農朱章斌正在煙田熟練操縱著旋耕機,他趁著最近晴好天氣,啟動春耕整地工作。
2018年,朱章斌種植烤煙40畝,當年實現脫貧目標。連續3年,將煙葉種植面積擴大到70畝,還清了舊債、建起了新房、購買了小車,成了金寨鎮遠近有名的“產業大戶”。
在千畝村示范園棕溪鎮王院村,隆隆的機器聲此起彼伏,三條煙田機耕路蜿蜒盤旋向山上延伸。煙農們有的自發組織起來,加入到修路行列中;有的請來挖掘機,深翻土地;有的正在儲備營養土,為煙苗假植做準備……
柯美滿是王院村四組的一位“鐵桿”煙農,生產水平高,連續種煙20余年從未間斷。因為種植烤煙,也使他收獲頗豐:蓋起了樓房、購置了農用車、添置了家具,還供2個孩子上大學。看到山上的荒地即將通車,柯美滿別提有多高興了:“做夢都沒有想到山上會通路。我山上那塊地種煙好得很,就是煙葉難得背。現在路通了,三輪車還能直接開到煙田,省大事了。”
旬陽縣是傳統的烤煙種植強縣。今年,該縣將烤煙產業持續作為鞏固脫貧成果、增加農民收入的短效產業來抓,計劃種植烤煙8萬畝,收購煙葉16萬擔,讓烤煙成為農民增收的“黃金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