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孫慶偉 )清明時節雨紛紛,舂鋤撲撲農事忙。清明雨后的金寨鎮,田間地頭處處是農民辛勤勞作的身影,他們平地、起壟、覆膜......好一幅生機盎然的“春耕圖”。
正值煙草大田起壟覆膜好時節,走進金寨鎮權口村烤煙種植基地,放眼望去,連片的土地參差排列,煙地里隨處可見煙農忙碌的身影,他們駕駛著微耕機在煙地里翻耕起壟,來回穿梭,田間地頭一派繁忙景象。
為保障烤煙質量,有效增加煙農收入,今年,權口村通過黨員帶頭示范,大戶帶動散戶的發展模式,打造烤煙種植示范基地,實行標準化、規范化種植。
身為權口村村委會主任的胡濤,他家有著10多年的煙葉種植經驗,今年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帶頭作用,以“村集體經濟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方式,聯合馮繼恩、馮中新等社員打造了300多畝的烤煙種植示范基地。
“打造烤煙基地,主要是帶動煙農實行標準化、規范化種植,進一步提升煙葉質量和增加收入,同時也解決部分當地群眾就近就業問題。”胡濤說,基地自3月初開始整地以來,每天都有30至50人在基地務工,根據工種不同,務工人員每天能領取工資120元到200元之間。
權口村的脫貧戶趙自旭是基地的機耕手,以前常年在外務工,今年村里打造烤煙種植基地,他便在基地當起了機耕手,每天收入在200元左右。“土地翻犁完成后,就參與基地的管理,同時把基地的勞務返包過來,再組織工人務工,也能增加部分收入。”趙自旭說,在基地一邊學習種植技術一邊務工,一年下來收入在4萬元左右,還不用外出奔波就把錢賺兜里了。
頭雁勤,群雁能“春風一夜到衡陽”。無獨有偶,作為村支部副書記黃治富,在發展產業的同時,以“傳幫帶”的模式“以老帶新”,鼓勵和號召了15戶農戶種植煙草產業310余畝,不斷在產業振興上發揮“頭雁”領航作用。
“今年,在鎮黨委政府的支持和鼓勵下,我種了80畝煙葉,這是我第一次種植煙葉,但是從流轉土地、育苗、起壟、覆膜等各個環節,鎮干部、技術員都手把手指導,我有信心把煙葉種植好。”小營村支部副書記黃治富說。
產業發展,關鍵在人、關鍵在干。金寨鎮以黨建為引領,積極發揮“頭雁”效應,以“關鍵少數”帶動“絕大多數”,讓“黨旗飄在一線、堡壘筑在一線、黨員沖在一線”,努力打造重實干、促發展的濃厚氛圍。
據了解,金寨鎮以“黨建+統籌發展”“黨建+技術指導”“黨建+示范帶頭”的產業發展模式,全面優化產業布局,激發煙農內生動力,為全鎮烤煙種植保駕護航。同時為不斷提高烤煙規范化、標準化種植程度,金寨鎮將服務工作貫穿煙草產業生產全過程,并持續加強和完善技術人員與煙農“聯姻”機制,做到政策宣傳到人,技術指導到戶,全力保障烤煙生產質量。
“自春耕備耕以來,金寨鎮召開冬翻地10場次、起壟現場會12場次、育苗現場會10場次、院壩政策宣講會50余場,同時組織鎮村干部、煙站技術人員到田間地頭、到煙農家里,以“一對一”“多對一”的形式提供技術指導和政策宣講服務,皆旨在把煙草產業發展好,讓煙農收成好。”金寨鎮鎮長胡秀斌介紹到。
據悉,2023年,金寨鎮積極落實種植烤煙7200畝,覆蓋10個村(社區)155戶煙農。目前,全鎮煙田翻耕起壟已基本完成,預計4月10日前全面完成覆膜工作,以保障4月下旬煙苗移栽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