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劉開明
鄉村要振興,產業是關鍵,實現鄉村“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核心,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和基石。近年來,神河鎮立足區域資源優勢,因地制宜調整產業結構,狠抓產業發展,不僅拓寬了群眾增收致富的渠道,也助力鄉村振興穩步推進。
小香菇種成富民大產業。香菇作為神河當之無愧的特色產業,已帶動神河鎮300余戶1000余人增收,戶均增收達6000余元。當前,正是香菇菌種菌棒發酵的好時節,在國樺農林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園區里,一輛輛運送食用菌培養原料駛入園區,生產線上的工人們有條不紊地將原料進行滅菌消毒,待菌絲發育成熟后就會轉運至鎮內香菇培育基地,按照“送棒還菇”的發展模式在夏家院村、灣寺村、屋場村分別建立香菇培育基地,大棚里一個個香菇悄然成長。據悉,該公司全年可培育香菇500萬袋,年銷售額1700萬元。香菇食用菌產業不僅是我鎮盤活閑置土地的有效典型,更是“村企聯營”發展模式的探索實踐,通過土地流轉,“送棒還菇”等途徑增加村集體和農戶收入。
培育基地里羊肚菌長勢良好
拐棗釀成致富新渠道。神河鎮依據旬陽市《關于加快拐棗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決定》,進一步明確把拐棗作為富民強鎮的戰略產業來抓。該鎮依托適宜的自然條件和栽培基礎,在王義溝、黑溝和灣寺村3個千畝拐棗基地以施肥、修枝和刷白為主提質增效,并在豐家嶺至黑溝建成10公里的拐棗大道,栽植成林拐棗千余株。王義溝社區集體經濟合作社建拐棗酒加工廠,年釀造拐棗酒10000余斤,帶領全鎮村民拐棗增收有保障,增加村民拐棗種植管護信心,擴大全鎮拐棗種植面積,使拐棗產業成為神河鎮名副其實的一項致富產業。
王義溝社區酒廠釀造今年開缸酒
“數字鄉村”發展為便民新業態。對神河鎮而言,“數字鄉村”工程的實施,不僅增加村集體經濟收益,更是用切實行動服務了村民。柳林村作為“數字鄉村”的發源地和示范村,通過和幫扶單位聯通公司的合作,由聯通公司提供技術及基礎設備支撐,實現柳林村信號全覆蓋,網速更快更暢通,村集體負責用戶推廣和平臺建設推進,已發展用戶近百戶。“以前村里很多地方都沒有信號,接打電話很不方便,極大地影響了大家的生活,通過和聯通公司的合作,不僅解決大家的手機通信問題,各戶還通了寬帶,并且價格很實惠,還給村集體帶來了4萬余元的收入。”柳林村支部書記王銀漢高興地介紹著。目前,“數字鄉村”寬帶已經在全鎮范圍內推廣應用,大大方便了群眾的日常需求。
發展“數字鄉村”用戶
為打造“一村多品”,拓寬村集體增收渠道,增加農戶收入,該鎮還發展有紅薯粉條、稻米加工、蔬菜大棚等特色產業。神河鎮將始終堅持“產業立鎮、綠色發展”戰略,探索“品種特色化”“產業規模化”“生產標準化”等發展新思路,推動一二三產業結合,充分發揮現有資源優勢,持續擦亮主導產業名片,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切實把神河特色產業做大做強,助力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