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王明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越來越多的人選擇方便快捷的預制菜來滿足口腹之欲。旬陽有名的傳統美食——蒸碗,搭上了預制菜的快車,通過包裝升級形成一條工業化、規;a業鏈,開啟了傳統美食的“新賽道”,正逐漸受到市場的青睞。
旬陽蒸碗因其做法為裝碗蒸制而得名。蒸碗預制菜,就是將傳統蒸碗菜肴進行工業化生產,以方便快捷的方式提供給消費者。這種新型食品滿足了現代人對方便、健康、美味的追求,同時也為傳統美食的傳承與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年關將近,位于銅錢關鎮的金誠生態農民專業合作社內,拾金子食品加工廠一片繁忙:一臺臺自動化設備正有序運轉,工作人員正按照工藝流程在自己的工位上忙碌著。在經過清洗、切配、烹飪等一系列工序后,一件件美味半成品被套袋裝箱待運送到市場,作為供市民選擇的年貨產品。
雙干、血干、豆腐干、酸菜玉米糝、八寶飯……一道道旬陽人耳熟能詳的美食讓人垂涎欲滴。“八道被做成蒸碗的美食都是地地道道的旬陽特色菜。比如這個石臘菜蒸肉,就是生長在高山的野菜,肉選擇的是肥瘦相間的肉……”金誠生態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石金芝介紹說,在年夜飯上,這幾道菜再配上幾個小菜就是豐盛的一桌菜。
為了確保蒸碗預制菜的質量和口感,該合作社注重食材選擇和制作方式。“所選食材都是綠色無污染的,目前,我們可加工傳統蒸碗十幾種,基本可滿足日常食用。我們所有的蒸碗都是純手工制作,沒有任何添加,而且是經過高溫滅菌的,目前主要銷售渠道是線上線下包括社區團購及定制。”石金芝表示。
據悉,旬陽蒸碗解凍后只需蒸30分鐘,美食即可呈上餐桌享用。“預制菜省去了洗菜、配菜等環節,買回去可以直接加熱,省時又方便,特別受到年輕人和上班族的喜愛。”該合作社工作人員田松說。
自2023年預制菜首次被寫入中央一號文件以來,地處秦巴山區的旬陽,依托豐富的山野資源,進一步強化綠色農產品生產供應優勢,支持優質預制菜企業做大做強,不僅讓顧客吃上了天然山野菜、美味的農家肉、自制的紅豆瓣等天然無公害食品,也帶動了當地農戶增產增收,為產業振興、產業富民打開了全新的空間,努力讓預制菜產業成為鄉村振興真正“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