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鐘艷茜 程政昀
旬陽市近年來全面推進“機制一體貫通、設施一體管理、服務一體供給、力量一體調配”的緊密型城鄉公共文化服務共同體建設新路徑,樹立“大公共文化”理念,建立城鄉一體協同發展的公共文化服務平臺,推動文化設施互通、文化資源融通、文化服務貫通,實現公共文化服務普惠化、均等化,不斷提升全市人民文化獲得感、幸福感。
迎著春日,2025年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走進棕溪鎮王院村,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共享文化發展成果。活動現場,“文藝輕騎兵”將精彩紛呈的文藝惠民演出呈獻給村民。活力四射的舞姿、優美動聽的歌聲、繪聲繪色的小品等,藝術地呈現出秀麗的地域風光、多彩的民俗特色。除文藝演出外,多家單位通過宣傳展板、發放宣傳資料等形式,開展文化服務、科普宣傳、醫療義診、法律咨詢、農技推廣等宣傳活動。在熱鬧的氛圍中,切實把文藝舞臺搭到基層、把先進科技送到群眾身邊、把醫療資源送進家門。
棕溪鎮王院村村民邱令濤說:“現在農村樣樣都有,有圖書館,有各種文藝演出,科技文化知識都送到我們群眾身邊,內容豐富,我們感到很高興。”
立足城鄉群眾多樣化的精神文化需求,2025年旬陽市“百千萬”文藝人才培養工程“點單式”公益培訓班也準時開班。晚上7點整,在文化館排練室里,手鼓聲、鋼琴聲、古典音樂聲此起彼伏,學員們在老師精心指導下專注學習著。本次培訓班,以“提升技能、服務群眾、傳承創新”為宗旨,面向全市招生,精心設計古典舞、樂器、旬陽民歌、書法、視頻剪輯等10余門課程,旨在培養一批“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文藝骨干。
“文化館搭建的優質平臺,為我們群眾提供了豐富的業余文化生活。利用業余時間不僅能學到知識、培養興趣,還在其中找到了快樂、提升了能力、豐富了生活。我是第二次參加這樣的活動,我前面還報過吉他班,今年首次報了手鼓班。老師非常專業,我們學到很多專業規范的技巧。”學員杜增垚說。
2021年以來,旬陽市連續四年創新實施了“百千萬”文藝人才培養工程,通過選拔百名文藝領軍人才、培養千名文藝骨干、帶動萬名愛好者,構建起市、鎮、村三級文化服務網絡。截至目前,全市已培育文藝領軍人才228人、骨干1330人,登記文藝團體83個、自樂班200余個,累計培訓6萬余人次,有效激活了鄉村文化內生動力。
舞蹈培訓、文藝演出、讀書看報、文藝培訓……隨著旬陽市“文共體”建設的推進,越來越多優質公共文化服務資源下沉到鎮、村、社。為推動公共文化服務供需對接,旬陽市廣泛征集城鄉群眾公共文化服務需求,在市鎮村三級分設文共體總中心、分中心、子中心,將市鎮村三級和社會化點位的公共文化、科普教育、體育健身、景區景點等50余項免費公共服務設施納入文共體總中心統合管理,建立4大類免費開放陣地目錄,整理形成64項點單式配送項目清單,形成“文共體+文化文藝+圖書閱覽+志愿服務+政策宣講+電影放映+體育+文明創建+”的集成管理模式。今年,旬陽市將持續推進“文化五進”等巡演、巡讀、巡講、巡展常態化,并制定全年168場戲曲進鄉村文藝演出計劃,助力文化資源智聯共享惠民,實現“周周有活動、月月有主題、季季有精彩、長年不斷檔”的群眾文化活動效果,推動“服務一體供給”高效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