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姚正坤
“要不是村上干部給我幫忙協調化解矛盾,肯定會和鄰居王代兵發生沖突,真心感謝他們!”說起矛盾糾紛的事,家住鎮坪縣上竹鎮中心村3組的周恩富記憶深刻。
元月份,因氣溫下降,周恩富到自家柴山砍柴取暖,不小心將臨界的王代兵柴山上的柴砍了,導致兩家發生矛盾,甚至有沖突的危險。村上知道后,迅速派人處置調解,最終兩家握手言和。近年來,中心村結合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堅持一手抓全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發展,使群眾“腰包”鼓起來,一手抓群眾鄰里糾紛、土地、山林糾紛、婚姻及贍養糾紛排查化解,使大小事不出村組,已成為10年無信訪事件的村。
問起村里為啥10年無信訪?家住7組的姚方祥說:“因為村里有一支心懷群眾、樂于奉獻的干部隊伍,村里群眾生病上門看、村民有意見上門問、發展的政策上門講、矛盾糾紛上門調、生活困難上門扶、群眾家里有‘紅白事’上門幫,所以村里人沒有矛盾,團結和諧,一心發展。”
中心村距縣城9公里,轄7個村民小組,176戶607人。541國道沿村而過,自然條件好。春天里的中心村綠意盎然,一派欣欣向榮的發展景象。可曾經這里,人們思想觀念落后,村里秩序差,民風不好,上訪纏訪,打牌賭博、打架斗毆時有發生,人們一提起中心村就頭痛。
2013年初,縣上安排由鎮坪縣委政法委包建幫扶中心村。10年間,縣政法委總是把能力最強、表現最優的干部選派為第一書記和工作隊長進駐村里,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對村里的矛盾糾紛情況進行分析歸類,從小事著手及時處理,改選村支部書記和村主任,讓村上的“戰斗堡壘”強起來,幫助群眾發展產業、制定規劃,向村里黨員、村干部、村民小組長、村民代表講解法律法規,黨員帶群眾,先進帶后進。進村入戶,面對面、心貼心向群眾宣講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政策,通過典型案例,滲透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理念,在潛移默化中改變群眾觀念,加快形成法治良序。
利用中秋節、國慶節、憲法日等節點,制作展板40余塊、標語30余條在村里展出、張貼,舉辦知識講座和有獎競答28場,結合掃黑除惡和平安宣傳,舉辦法律咨詢活動13場,讓村民受到法治的熏陶,自覺遵法、守法、用法,理性表達訴求,依法維護權益。
中心村黨支部在縣委政法委的強力支持下,一方面修建產業路、到戶路,架設橋梁,修建溝渠,加強村里廣場、陣地建設,美化綠化村莊等基礎設施建設;一方面做群眾工作,發展苗木園、黃連、魔芋和藥材種植園,把村里的留守婦女、老人發動起來,白天在產業園做工掙錢,晚上在村廣場跳舞唱歌,鍛煉身體,鄰里糾紛大幅減少,大家都感覺生活有滋有味。
結合實施黨員聯系群眾、人大代表聯系選民、中心戶長聯系村民,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建立高效治理平臺的 “321”基層治理模式,將7個組劃分成8個網格,確定8名網格員和24名黨員為信息員,向村里報告各家各戶不和諧、不穩定情況,推行縣鎮村領導帶著問題下訪、現場辦訪,把信訪工作從事后處置轉移到事前防范上來。
去年初,村里的康升學、楊正兵分別查出塵肺病和肺癌,家里既要支付高昂的醫藥費用,又要維持日常開支,導致生活極為困難。村里知情后,迅速與民政局聯系,將患病的2人分別納入低保予以救助,讓他們生活有保障。
該村將群眾田邊地角、公益建設占用土地林地、惠民政策執行等諸多問題和辦理低保、幫助子女入學、救助病人、困難幫扶等方面的矛盾一一登記,能當時解決的一刻不拖,不能當時解決的,按照確定的時間按時答復解決,鎮村不能解決的,迅速聯系相關部門給予答復,涉及法律的由駐村法律顧問解疑釋惑,從源頭上發現和解決問題。
如今的中心村,村容潔凈,村民富足,產業發展,和諧穩定。已發展種植獨活、黨參為主的藥材300余畝,核桃、板栗800余畝,蔬菜300余畝,養蜂100余桶,林下黃連500余畝。但凡來到中心村的人,無不對這里的新變化嘖嘖稱贊。鄉親們富了,紛紛蓋起了樓房,家家戶戶用上了安全水、安全電,冰箱、電視、空調、轎車等已進入尋常百姓家,全村群眾正在鄉村振興路上闊步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