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姚登 吳雋雅 王博文)鎮坪縣融媒體中心自成立運行以來,通過自身不斷的優化調整結構布局,創新實施開展區域鏈接網格布控、能力拓展實操培訓、“三定”管理績效激勵、眾渠歸一融為所用等方式,實現了基層新聞一線“一刻鐘到達”的融媒速度,占領、站牢、守住了縣級融媒體改革后最基層一線的新聞輿論高地,為宣傳好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服務好全縣經濟社會大局,反映好群眾呼聲訴求,樹立好主流新聞的權威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區域鏈接網格布控,網格通訊員全域覆蓋。區域鏈接網格布控是“一刻鐘到達”的融媒速度“核心”前提。縣融媒體中心克服中心人員力量不足的困難,根據全縣地理實際和單位人員實際,將全縣分為三個區域,在區域中按鎮、村劃分65個網格,每個網格中設置網格通訊員1至2名,實現中心領導包區域,骨干記者聯網格,網格通訊員駐守網格中的新聞線索布控體系。彌補了傳統媒體信息傳播滯后,反饋不及時的缺點。在中心經費緊張情況下,每年按照不低于10萬的預算,為網格通訊員購買了手持云臺、攝錄一體機等硬件,截至目前,全縣7個鎮均有攝錄一體機。2021年鎮坪縣連續遭受50年和百年一遇大洪災,造成部分鎮、村道路中斷,記者無法到達新聞一線,網格通訊員在各自網格中拍攝、制作、撰寫相關稿件,集中打包傳送至融媒體中心,保證了大災面前新聞的時效性,守住了縣級輿論的高地。
能力拓展實操培訓,新聞質量明顯提升。能力拓展實操培訓是“一刻鐘到達”的融媒速度“質量”基礎。通過聘請資深廣電記者通過對重大事件、熱點新聞實例教學,提高通訊員政治素質,提升新聞“敏銳性”。中心骨干記者對全縣93名網格通訊員分批次進行實操培訓,涵蓋鏡頭運動方式、人物采訪等基本技能。中心結合全縣的重點工作任務,下發本月新聞要點,區域骨干記者與網格通訊員要點共同拍攝完成本區域2-3條主題報道,確保采寫的新聞服務于全縣重點工作、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服務于民生要求。據統計,2021年全縣各網格通訊員上報各類素材容量5T左右,同比增長80%,素材可使用率達75%以上。華坪鎮網格通訊員采編的新媒體《陜西最南“冰墩墩”為奧運健兒加油!》被央視、省視轉發,城關鎮網格通訊員采編的《鎮坪菜農為西安疫情捐贈》被CCTV-7主持人評論“這份白菜價,無價!”,為中心掌握基層一線的第一手新聞資源貢獻了積極的力量。
“三定”管理績效激勵,實績業績活力彰顯。“三定”管理績效激勵是“一刻鐘到達”的融媒速度“制度”保障。中心在多方調研的基礎上,實施月初選題報送“定量”、月中跟蹤問效“定責”、月末實績考核“定績”的“三定”管理績效激勵。按照每月下發的新聞工作要點,骨干記者報送新聞選題;中心領導督查進度情況,適時調整和充實選題;月末對本月采編的新聞按傳統新聞、新媒體、平面媒體三類進行評選獎勵,并與個人的職務職級晉升、職稱評定、選優樹模掛鉤。“三定”管理績效激勵極大地激發了中心新聞記者的和網格通訊員工作積極性,實現了從“被安排”到“主動去”的轉變,2021年全年,中心制作電視新聞1500余條,新媒體1000余條,平面新聞2000余條,在央視播發新聞20余條,省級100余條,均創歷史新高。
眾渠歸一融為所用,新聞傳播無縫銜接。眾渠歸一融為所用是“一刻鐘到達”的融媒速度“被動”輔助。在人人都是“自媒體”的時代,中心用好自身現有的傳播渠道,通過實時性、廣泛性,不斷增加用戶“粘度”;通過好新聞、好內容,不斷提升內容品質;通過好包裝、好形式,主動適應新聞新要求。先后與人民網、新華社、學習強國、陜西新聞、群眾網、安康新聞網等中省市主流媒體進行合作,拓寬外宣渠道,擴大本地影響力。同時引導好、帶領好、利用好自媒體資源,2021年,縣融媒體中心組織全縣網紅、主播、電商平臺、自媒體、影視傳媒公司等召開座談會議,培訓國家關于互聯網傳播的相關規定,在資源共享、服務全縣經濟上達成戰略合作,實現了“官媒”與“自媒體”的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