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丁關照 熊壽安
引子:新中國的法制建設歷程,自始至終都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精神。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違法必究,執法必嚴,更是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什么是法治?簡而言之:就是以法律管理和治理國家。2022年4月26日,在陜西省最南端的鎮坪縣某鎮,召開了一次簡短而特殊的會議:命案受案人未成年子女接續幫扶工作座談會。會議由安康市人民檢察院和鎮坪縣人民檢察院聯合主持召開,參加會議的有當地鄉村振興、民政、教體、婦聯、共青團及駐地黨委政府、學校主要領導和當事人。會議主旨:司法救助與社會救助攜手、搭建長效協作幫扶平臺。會議上參會單位與受案人未成年子女監護人簽訂了《命案受案人未成年子女接續幫扶備忘錄》,以正式文本將具體幫扶舉措固定下來,從而使救助對象生活成長持續得到保障,彰顯了以人為本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法治精神。
一個家庭的轟然坍塌
鎮坪,地處陜、渝、鄂三省市交界的大巴山腹地。2017年正值春暖花開的季節,某鎮某某村陳某家張燈結彩,喜氣洋洋,一對新人喜結連理,高朋滿座。2018年他們便有了愛情結晶:一位可愛的小公主呱呱來到人世。婚后不久,丈夫陳某某便外出務工,妻子劉某某則在家里操持家務,贍養老人,一家人生活平淡而溫馨。但是,這樣的日子好景不長,因為丈夫長期在外打工,夫妻之間漸漸產生了矛盾,拌嘴吵架也就成了家常便飯。
2021年8月9日,夫妻再次發生爭吵,案件就此發生,隨著該案一死一捕,一個家庭轟然坍塌,導致一位3歲事實遺孤面臨生活危機。
法律和社會同伸援手
“8.9”案發生之后,鎮坪縣人民檢察院刑事檢察部門將案件線索移送控告申訴檢察部門,控告申訴檢察部門經走訪調查核實,被害人劉某某與被告人陳某某之女陳某成為“事實孤兒”,暫由年近七旬的祖父陳某和年過八旬的曾祖母彭某照顧,兩位老人年事已高,且無勞動能力和經濟來源,后續撫養難以維系。鎮坪縣人民檢察院考慮自身救助能力有限,遂報請安康市人民檢察院開展聯合救助。
安康市、鎮坪縣兩級人民檢察院審查認為,受案人未成年子女陳某符合司法救助條件,且系事實無人撫養的幼童,應予重點救助,決定向陳某發放救助金3萬元,并聘請心理專家對陳某進行心理疏導?紤]到被救助人年齡幼小,其祖父陳某撫養條件和監護意識較弱,為保證救助金真正用于被救助人,檢察機關決定成立救助金監管小組,由被救助人陳某近親屬代管,檢察官和村委會成員共同監督,并以分期的形式發放。為幫助陳某健康成長,保障其家庭長遠生活,市縣兩級檢察機關主動聯系鎮坪縣鄉村振興局、民政局、教體局、婦聯、團縣委、當地鎮黨委政府等部門共同會商形成接續幫扶備忘錄,縣鄉村振興局將陳某萌家庭列為防止返貧監測戶,在生活保障、就醫就學等方面享受扶持政策待遇;縣民政局將陳某萌納入困境兒童信息庫,認定為“事實無人撫養兒童”,每月發放救助金700元;縣教體局協調陳某萌就讀的幼兒園確定一名老師為其進行日常心理監測和疏導,幫助其健康成長;縣婦聯將其納入“春蕾計劃”,并定期幫扶慰問、開展心理疏導;團縣委將其列入“希望工程”幫扶項目,并定期開展結對幫扶;鎮黨委政府、村委會將其祖父和未成年女子納入低保戶,每月發放低保金926元,并持續關注被救助人生活狀況,幫助添置生活用品,跟進落實日常關愛措施。安康市人民檢察院協調聯系了一名心理咨詢師,后續將在被救助人的特殊年齡階段進行相應的心理疏導。
司法與社會同步救助的鎮坪探索
本案系市縣兩級檢察機關對事實無人撫養兒童開展聯合司法救助,并主動聯系縣、鎮、村三級進行綜合幫扶的典型案例。本案中,鎮坪縣人民檢察院刑事檢察部門在辦案過程中,主動了解被害人家庭生活困難情況,將救助線索移送控告申訴檢察部門,鎮坪縣人民檢察院報請安康市人民檢察院開展聯合司法救助,及時發放救助金,幫助因案返貧家庭順利走出生活困境,并建立救助金監管和分期發放機制,確保救助金專款專用。為延伸救助效果,市縣兩級檢察機關又與當地鄉村振興等部門會商形成長期幫扶備忘錄,將被救助人家庭列為防止返貧監測戶,落實未成年被救助人監護撫養、生活保障、就醫就學等幫扶措施,實現了司法救助與社會救濟“無縫銜接”,形成了全方位、多部門齊抓共管的聯動救助幫扶機制,為未成年被救助人健康成長提供了長遠保障。根據本案救助方式的有效探索,2022年,鎮坪縣人民檢察院與縣鄉村振興局共同出臺《關于檢察機關國家司法救助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辦法(試行)》,為檢察機關司法救助助推鄉村振興工作搭建了長效協作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