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張靜
鎮坪縣城關鎮近年來圍繞中藥材首位產業定位,充分利用鎮域藥材資源優勢和生態資源優勢,積極探索“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藥材“種+”模式,不斷推進中藥材種植統一規劃、合理布局,一個個由零星向規模化轉變的中藥材種植基地扶“藥”而上。
“苗子一定要下深一點,還要及時補充定根水,保證土壤濕潤……”近日,在城關鎮小河村鑫灃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葛根種植基地里,公司負責人卜美鈔正與10余名村民一起搶抓春耕時機,整地、覆膜、移栽、澆水……在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中,全縣葛根移栽拉開了序幕。
“為了積極響應縣上大力發展中藥首位產業的號召,再加上鎮坪野生葛根分布比較廣泛,種植基礎好,葛根產業前景也十分廣闊,于是我流轉了小河村5000余畝林地,用來發展葛根產業。目前,我正組織附近村民移栽葛根,預計今年可移栽粉葛200余畝、柴葛4000余畝。”卜美鈔說。
“目前是葛根移栽的最佳時節,我們正在搶抓時節移栽葛根,確保在4月底前要全部完成。”卜美鈔介紹,從葛根產業前期規劃、土地整理、育苗移栽到追肥管護,縣級配備產業技術骨干,鎮村配備產業技術指導員,深入種植一線開展技術指導,多方力量為發展葛根種植保駕護航,為種植戶吃下了“定心丸”。
不遠處的育苗基地里,村民劉定蘭正熟練地拔出葛根苗,小心地整理裝籃,然后運送到山坡上準備移栽。“我就住在這附近,在基地就近務工一天能掙到150塊錢,還管一頓飯,我年齡大了沒辦法出去務工,在家門口一年就能掙到1萬多塊,相當可以。”村民劉定蘭一邊忙著栽種一邊說。
一株株葛根正吮吸著陽光向土地深處扎根延伸,貯存養分迎接豐年,但卜美鈔的愿景遠遠不止于此:“僅僅種出來收益不多,我還計劃建設葛根初加工廠房,進行葛根產品研發,生產葛根粉、葛根粉條、面條等農特產品,提高葛根產品的品質和附加值。”
城關鎮緊抓葛根種植屬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特點,按照市場導向、企業主體、項目帶動、園區承載、政府服務總體思路,通過企業和合作社與農戶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在9個村培育葛根種苗335.8萬株,預計從育苗、種植、管護到采收,將吸納400余名群眾在葛根基地務工,保障了經營主體用勞用工,實現了周邊群眾穩崗就業。
像卜美鈔這樣的致富帶頭人發展葛根種植僅僅是全鎮發展中藥材產業的一個縮影。城關鎮在全力以赴錨定高質量發展目標建設秦巴生態經濟引領區中,堅持把中藥材種植作為推進鎮域特色產業發展的有力抓手,統籌整合土地、人力、技術等要素,積極拓展延伸中藥材繁育、種植、初加工鏈條,念活藥字“經”。如今,青山密林搖身變成中藥材種植的第一車間,在地黃連、葛根、淫羊藿等中藥材面積已達到1萬余畝,新型經營主體發展日益壯大,聯農帶農機制成效日漸凸顯,中藥首位產業打造出的提質增收路正越走越寬、越走越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