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黃治濤)產業增收是脫貧攻堅的主要措施,更是鄉村振興的前提和基礎。近年來,紫陽縣立足富硒特色資源優勢,搶抓蘇陜協作重大機遇,圍繞構建“一鎮一業一龍頭、一村一品一主體、一戶一技一項目”產業發展目標,不斷培育壯大特色產業,極具紫陽特色的“撩酸菜”就是一條產業增收的新路子。
深山野菜本是寶
2019年6月,安康紫陽縣人曹治兵注冊成立了紫陽縣蘇秦農產品專業合作社。之前他一直在江蘇昆山打工,從一個普通員工成長為年薪50萬的高級管理人才,因年邁雙親需要照顧,他毅然辭掉工作,返鄉創業,回到家鄉紫陽煥古鎮,引種野油菜,把不起眼的野油菜制作成酸菜,銷售到江浙一帶。他說:江浙人喜歡吃咸菜,以前在那邊工作時,每次都帶些紫陽的“撩酸菜”,大家都說好吃,所以回來創業就選擇了做酸菜。在紫陽山村,家家戶戶都喜歡把高山上的野油菜采回來做成酸菜,紫陽人做出來的酸菜采用祖祖輩輩傳下來的傳統方法,完全利用自然發酵制作,不僅色澤金黃鮮亮,更是口味獨特,在加上紫陽縣是全國兩大富硒核心區之一,土壤含硒量很高,故營養價值也是極高的。紫陽人把這種酸菜稱之為“撩酸菜”,是紫陽老百姓家家必備的特色菜肴。
目前,蘇秦合作社已經種植富硒野油菜超過1000余畝,主要分布區域為煥古鎮東河村、劉家河村、春堰村、大連村等四個行政村,種植方式主要以茶園套種、荒地復耕、房屋騰退復墾為主,通過訂單農業模式,與農戶簽訂收購協議,聯起當地農民就業、致富的新鏈條。“撩酸菜對紫陽人來說不僅是酸菜,更是一種成長記憶,一種鄉愁……野油菜全年可種植三季,每季可畝產成品野油菜3000至5000斤,年畝產9000至15000斤。因此野油菜帶貧效益已然遠遠超越除茶葉產業外的其他農作物。”談起“撩酸菜”,蘇秦合作社負責人曹治兵滔滔不絕。
富硒酸菜走江浙
來自富硒核心區的紫陽“撩酸菜”,秉承最傳統的發酵方法,不添加任何添加劑,清脆可口,色澤鮮亮,香味撲鼻。具有開胃提神,醒酒去膩,緩解疲勞的好處,老少皆宜,是居家過日子的小菜。這是曹治兵逢人就說的廣告詞。曹治兵說:“我們有著別人不能比的硒元素優勢,我們的產品就要和別人不一樣,要讓我們的酸菜帶著紫陽的標簽,走進江浙。”
曹治兵給撩酸菜注冊了“家禾豐”的商標,包裝袋上印上醒目的“富硒野油菜”標識。與此同時,合作社與常州天目湖南山竹海食品有限公司簽訂購銷協議,借助蘇陜扶貧協作大平臺,將紫陽撩酸菜賣向江浙一帶。截止2020年10月, 實現銷售紫陽“撩酸菜”等特色農產品總值870余萬元,帶動貧困戶201戶實現增收,人均增收5764元。下一步合作社將繼續引導更多的農戶加大野油菜的種植面積,并派遣專業技術人員到田間地頭免費指導種植戶的蔬菜種植技能。
帶貧益貧后勁足
以前毫不起眼的野油菜現在成了“香餑餑”,這讓紫陽煥古鎮的群眾嘗到了實實在在的甜頭,“合作社投入掙大錢,貧困戶跟著掙小錢。”當地的貧困戶紛紛說到,F在已形成了以土地流轉、務工就業、訂單生產等多方式的利益聯結,貧困戶產業增收路徑進一步拓寬。為讓貧困戶在家門口能找到活干,圍繞野油菜產業發展情況,重點解決貧困戶就業難問題,幫助貧困勞動力就業增收。目前已有47個貧困勞動力到廠區、園區務工,2020年務工工資43萬余元,人均年務工增收9100元左右。
“從開始小規模種植野油菜,到現在規;N植,再到規范化種植,最后就是延伸產業鏈,要把野油菜產業更多的效益留在貧困戶的手里。”曹治兵介紹說,縣上年初組織相關考察組到合作社來,從基地規模、帶貧益貧成效等方面進行綜合考察,將100萬元蘇陜扶貧資金投入到合作社,支持合作社新建野油菜種植基地500畝,供銷服務用房950㎡,購置設備137臺(套),建1100噸農產品分揀生產線1條,年產100噸野油菜生產線1條。
野油菜種植對于群眾而言,種植周期短、勞動成本低、收益見效快屬于典型的“短平快”項目。對于地方產業發展而言,這是一次新的嘗試和契機,紫陽縣位于秦巴山區,適合農民耕種且能夠長效發展的土地極其有限。農民群眾無法通過種植常態化的蔬菜雜糧實現快速增收,但這樣的山地條件卻無法限制野油菜生長,這為野油菜產業能夠快速發展,并適宜于大多數農民種植提供了先天優勢。
“紫陽撩酸菜”產品通過市場實踐證明,已然具備了向全國范圍流通,能夠適宜于不同地域和不同消費群眾的市場潛力。預計到2021年,合作社將再組織300戶貧困家庭,涉及1000余人次,將野油菜種植規模擴大至3000畝以上,年產野油菜將突破2000萬斤。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在野油菜種植上,煥古鎮與合作社以及當地貧困戶已經嘗到了產業鏈條延伸帶來的甜頭,目前,蘇秦合作社已經和許多種植戶簽了收購協議,以每斤以0.8—1.5元價格包回收,合作社免費提供種子及有機肥進行種植。農戶無需對野油菜進行繁瑣的種植養護,按照自然生長條件定時播種,待野油菜生長成熟后即可采摘,由合作社統一收購,沒有種植野油菜的農戶,還可以到合作社來務工,參與“撩酸菜”深加工制作,在家門口上班掙錢,拓寬了他們的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