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唐波
今年10月下旬,在北京中茶生態特選茶新品發布會上,中茶牌紫陽富硒茶(紫陽毛尖)作為集中發布的10款生態特選茶產品之一,亮相便備受熱捧,吸引了眾多消費者和客商前來品嘗、購買以及洽談購銷合作。這是紫陽依托地理標志打響縣域特色農業品牌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紫陽縣始終把茶產業作為脫貧增收、鄉村振興的第一支柱產業,圍繞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大力實施全域綠色生產和八大創新工程,培育“三品一標”,積極構建十百千萬生產組織體系。目前全縣茶園面積達25萬畝,年產茶葉8800余噸,綜合產值近50億元。“紫陽富硒茶”相繼獲得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國家地理證明商標、國家農產品地標、全國“十大綠茶公共品牌”等近百項殊榮,品牌價值達62.22億元。
2019年,“紫陽富硒茶”被國家知識產權局立項實施中國地理標志促進工程項目,是陜西省首個實施國家地理標志促進工程項目。一年多以來,該縣將促進工程項目建設作為助力脫貧攻堅、促進文旅融合、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通過用足政策激勵、強化基礎建設、促進產業融合等措施,不斷傾斜支持地標產業發展壯大,使“紫陽富硒茶”產品品質增效顯著、價格持續攀升、品牌影響力擴大。
為有效提升茶企創新轉型及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支持產業健康發展,該縣出臺了《紫陽縣茶產業創新轉型升級發展扶持暫行辦法》《紫陽縣金融支持中小企業應對疫情共渡難關的十條措施》《紫陽縣機采示范茶園采茶機扶持配套實施方案》等文件,從金融信貸、扶貧創業、科技創新等領域保市場主體活力促就業。
以“茶企+基地+農戶”模式,堅持“高標準、高起點”規劃茶園,從茶園管理抓起,采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綠色管控措施,建立34支茶園標準化管理專業服務隊,督促茶企、農戶依據《紫陽富硒茶標準綜合體》規范育苗管護、采摘加工,實現從育苗到銷售全過程標準化管理。
縣市場監管、縣茶葉協會等多部門持續規范對地標產品包裝設計、印制、使用備案管理,嚴格執行品牌、質量、標準、包裝、宣傳“五統一”管理機制,建立“紫陽富硒茶”“紫陽電商”微信交流群,指導規范茶企開設網店120余家,督促其網上亮照經營。
同時,推進富硒茶產業與電子商務、生態旅游、文化健康等產業有機融合。采取“云上開園”“縣市長請您喝春茶”網絡直播形式,舉辦紫陽富硒茶開園活動,縣電商辦、縣勞動就業培訓中心等部門通過培訓網紅茶農、職業茶農等,組建千人主播團隊,在抖音、快手、淘寶等直播平臺帶貨,通過富硒茶帶動紫陽相關特色農產品的銷售,推動購銷合作,提升縣域特色農業品牌知名度。
截至目前,該縣擁有SC獲證茶企80家、小作坊251家、涉茶產業農專社192家,核準使用“紫陽富硒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專用標志企業31家,授權使用“紫陽富硒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企業41家,地標品牌輻射全縣17個鎮,12萬人從事地標產業相關行業,帶動14000人實現穩定增收。
引弓已滿弦,蓄勢正待發。隨著鄉村振興戰略深入實施,下一步,該縣將以實施“紫陽富硒茶”地理標志運用促進工程項目為契機,多維立體發力,全力打造特色農業現代化升級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