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劉全軍
紫陽縣東木鎮是“省級生態鎮”,素有“渚河明珠”美稱。自實施脫貧攻堅以來,該鎮發展生態經濟建設秀美家園,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全面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貧困人口全部脫貧退出,貧困發生率由2014年的46.6%下降為零。
近年來,該鎮以整縣脫貧摘帽工作為統攬,結合鎮域實際,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實施“生態立鎮、產業富鎮、教育強鎮、惠民安鎮”發展思路,確保如期全部完成減貧任務,做好重點人群防返貧致貧監測幫扶,全面鞏固脫貧成果為工作目標。發揮鎮脫貧攻堅工作團的統攬作用,調整優化鎮脫貧攻堅辦公室人員和各村“四支隊伍”力量,配齊配強駐村“第一書記”,建立健全工作機制,夯實目標任務和工作職責,全鎮上下形成了齊心合力抓脫貧的良好態勢。
圍繞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等重點工作,精準施策力拔“窮根”。搶抓交通扶貧機遇,推進村組道路建設,打通脫貧致富“交通動脈”,全鎮“十三五”期間完成通村水泥路24條79公里,油返砂項目修復31.38公里,形成了“鎮域相連,村村相通,組組相接”循環貫通、縱橫相交的交通格局;投資1068.89萬元,實施了16個37處飲水項目,保障了全鎮4154戶農戶吃水問題;全面落實健康扶貧政策,全鎮貧困人口參合率和參加大病保險率達到100%,新建了7個標準化村衛生室,改建了集鎮所在地的月桂村衛生室,配齊了8名有資質的村醫,有效提升了村級醫療服務水平;投資近1600萬元先后新建了中心幼兒園、初級中學教學樓及校園進場路建設,改善了辦學條件;投資139.3萬元,完成了全鎮高、低壓線路改造及變壓器擴容工作,供電能力全面提升電力入戶率100%;堅持規劃引領,高標準建設,把社區、園區、景區和社區工廠統籌謀劃,完成集鎮新區幼兒園、河堤、廣場及安置點配套的附屬設施建設,規模較原集鎮擴大3至5倍,1984戶6815人易地搬遷群眾圓了新居夢,開啟了幸福新生活。
產業扶貧多面帶動,讓一方水土“富養”一方人。科學合理規劃村、戶主導產業項目,持續開展了畜牧、茶葉、養蜂、食用菌、林果、糧蔬等適用技術培訓50余場次,2100余名貧困勞動力通過技術培訓和技能培訓,成為科學種養新能手。管護老茶園,建設新茶園,全鎮茶園總面積突破1萬畝。魔芋種植2000畝,蜂糖李總面積達到2500畝,中藥材種植300畝、花椒種植100畝,漁塘養魚,黑豬養殖,帶動了傳統養殖業有序發展,實現了貧困村特色產業全覆蓋,確保有勞動能力戶貧困戶至少有1個長短結合且穩定增收發展項目。培育新型經營主體,鼓勵外出創業成功人士返鄉創業,建立省級農業園區1個,縣級農業園區5個。以合作社為紐帶,為村集體經濟搭橋,實現合作社與脫貧攻堅相互促進,全鎮共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33家,帶動1120名貧困勞動力就業增收,2020年已全部分紅到戶。燎原村在中石油測井公司的大力幫扶下,鼓勵35名群眾入股成立了集體合作社,注冊商標品牌,利用網絡渠道,銷售貧困戶生產的農副產品,銷售額已達300萬元,實現利潤50萬元。培訓修腳師300余名,家政月嫂30名,月收入3000元以上。引進紫陽縣紫盛源玩具有限公司在東木鎮集鎮社區開業投產,吸納就業66人,其中貧困勞動力41人。2020年引進文化石工藝術品加工工廠1個、食用菌生產基地1個,建成后提供就業崗位150個,有效解決搬遷群眾就業難題。
全鎮群眾生活在秀美家鄉,一幅“點”有特色、“線”有美景的生態宜居鄉村生活畫卷已潑墨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