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徐申全)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紫陽縣堅持支部領航、頭雁領銜、代表領路,聚合資源力量,牽手抱團發展,大力推進農村產業振興,著力激發鄉村振興新活力。
支部領航建聯盟。該縣針對農村產業發展分散、管理粗放、抗風險能力低等問題,大力推行“支部聯建、產業聯盟、資源聯享”模式,實現村級黨組織由“單兵作戰”轉向“區域協同”發展。圍繞延伸農村產業發展鏈條,集成組織優勢,對接產業發展區域化、建設田園綜合體、推進茶旅融合等需求,通過城鄉聯、村村聯、村社聯、村企聯、內外聯等形式,組建特色產業聯盟24個,新建茶葉、蔬菜、生豬、藥材等產業基地24個、加工廠28個、產業園區42個,新增農村經營主體92個。蒿坪鎮在東關村組建產業聯盟總社,建立農產品加工包裝、倉儲保鮮、銷售運輸和技術培訓中心,輻射帶動9個村農業產業“全鏈條式”發展。向陽鎮營梁村利用境內富硒茶觀光園、茶馬古道觀光線、五省會館等資源優勢,形成了茶產業、旅游業、服務業“三業并進”的良性發展循環。
頭雁領銜興產業。該縣精心組織“黨建領航、頭雁興村”行動, 在207個村(社區)實行“村黨組織、村民委員會、土地股份合作社、集體經濟組織”負責人“四個一肩挑”,當好農村經濟發展帶頭人。實施集體經濟“書記示范”工程,啟動5個集體經濟示范鎮、17個集體經濟示范村建設,實行縣級領導聯系指導、鎮黨委書記包抓、村黨支部書記領辦。東木鎮燎原村黨支部引進企業進駐村集體經濟合作社,與6個村組成食用菌產業聯合體,生產富硒木耳、猴頭菇、靈芝等產品,帶動800余農戶戶均年增收1000多元,村集體經濟累計超過70萬元。高橋鎮裴壩村黨支部書記梁明山聯合返鄉人士創辦富硒山野菜合作社,新建加工廠1座,創建“城鄉豐購”平臺,發展香椿、洋藿姜基地1000余畝,香椿醬、洋藿姜、土豆片等農特產品產銷兩旺,供不應求。目前,合作社會員覆蓋3個鎮22個村,惠及5000余農戶。
代表領路聚合力。該縣充分發揮縣級黨代表聯絡站、17個鎮黨代表工作室作用,將各級黨代表統籌規劃、科學派駐到各鎮工作室,分別聯系村(社區)。深入開展“代表連心、富民興村”主題活動,以鎮黨委換屆為契機,組織1000余名黨代表集中視察調研村集體經濟,開展鄉村振興專題討論,圍繞鞏固脫貧成效、推動鄉村振興、引領基層治理等方面,公開承諾、興辦實事、破解難題。城關鎮代表、青創協會黨支部書記張東軍,針對縣城仁和國際千戶社區群眾就業難問題,創辦紫陽縣瑞遠服飾有限公司,安裝流水線16條,年產成衣40萬套,為搬遷群眾提供就業崗位300余個。截至目前,全縣各級黨代表按照每人每年至少為聯系村幫辦一個實體、辦好1件實事、解決1個問題、幫扶1戶困難群眾的“四個一”要求,引導各級黨員聽民聲、紓民困、解民憂、辦實事,承諾踐諾2000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