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陽位于秦巴腹地,漢江上游,地處國家主體生態功能區、南水北調工程重要水源涵養區和川陜革命老區,紫陽也是全國兩大天然優質富硒區之一。近年來,以“紫陽富硒茶”為首位產業,以硒谷生態產業園區為核心,打造了多業態復合型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走出了一條“硒+”產業融合發展的新路子。
建標準,夯實“硒”基地。紫陽堅持高點定位,制規建標。制定實施《紫陽縣茶產業高質量發展五年規劃方案》,開展了陜南(紫陽)山地茶園、臺地茶園優質高效栽培技術規范和紫陽茶葉主導產品標準化生產工藝技術規程制定。示范園成為標準和規程的“試驗田”,經過多年推廣應用,現已建成神農、豐和等公司2000畝高標準茶園,帶動全縣發展茶葉園區66個,茶葉面積達到25.6萬畝,紫陽成功申報國家級農業(茶葉)現代化示范區、全省現代農業(茶葉)全產業鏈典型縣。
強加工,開發“硒”產品。紫陽堅持龍頭引領,打造“富硒”產品加工體系。示范園核心區——硒谷生態產業園區成為富硒產品加工集聚區,培育富硒產業龍頭企業10余家。以示范園中茶公司、閩秦茶業、通道天下等骨干企業為代表,開發了綠茶、紅茶、白茶、黑茶及新式茶飲。目前,示范園帶動全縣發展富硒產品經營主體400余家,形成了“加工小作坊—SC企業—市級龍頭—省級龍頭—國家龍頭”梯次發展體系,開發了以富硒茶為主導,富硒養殖、富硒果蔬等特色產品為支撐的富硒產品50余種。
拓功能,提升“硒”價值。紫陽注重資源整合,充分挖掘“硒”的多元功能。以示范園為先導,拓展富硒產業基地的觀光、休閑、文化、康養等潛在價值,其中以金石村為代表打造了富硒美食集群,建設了百畝“富硒蓮藕園”“五彩茶園”等項目,推出了以“紫陽蒸盆子、三轉彎、蒸碗子”為代表的地方特色傳統風味菜品,帶動改造示范農房80戶。全縣以示范園為引領,積極培育“茶旅+民宿”“茶旅+研學”“茶旅+康養”等融合發展新業態,常態化舉辦“春之茶”、自行車大賽等高品質節慶活動并喜獲“全國區域特色美麗茶鄉”稱號。
抓研發,選優“硒”品種。紫陽堅持技術引領,在富硒品種研發上走在先、干在前。示范園建成農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擁有孵化服務廠房21451平方米、科技館2245平方米,建設了富硒產品體驗區、展示館、專家公寓樓、硒檢測研究院等板塊。近年來,紫陽以示范園為主體實施了“紫陽縣茶園提質增效關鍵技術集成與示范”項目以及陜西省科技廳、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等6家單位“六方協議”項目,與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等科研院所開展緊密協作,引進高聚硒植物栽培試驗品種5大類23個,為富硒產業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促聯結,共創“硒”品牌。紫陽堅持聯農帶農,讓群眾共享“硒”品牌價值收益。示范園以品牌創建為引領,采用“龍頭企業+困難戶”“龍頭企業+合作社”“公司+基地+農戶”等利益聯結方式,通過股份合作、務工就業和生產發展等模式,帶動農民增收。在示范園帶動下,紫陽將品牌創建貫穿富硒產業全過程,推進“區域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品牌”互相支撐、共促發展,啟動實施“紫陽茶”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紫陽葉子”產品商標申報注冊,紫陽富硒茶入選第二批中歐互信地理標志協定保護名錄,紫陽富硒茶區域公用品牌價值達到62.22億元。
下一步,紫陽縣將繼續堅持產業融合、創新實踐,闖出更多“硒”產業融合發展的新做法新經驗,培育富硒產業富民強縣的新動能。